历史与现实的坐标 爱国主义教育在南昌纪实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10:17)
专题:经典中国
“当我身临其境,参观了八一起义的旧址,聆听了解说员绘声绘色的讲解后,脑海中便呈现出那千钧一发的关头,那险峻激烈的场面,那运筹帷幄的决策,那震撼长空的第一枪。我深感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更深感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能虚度,必须勤奋学习,才能报效祖国。”这是一名青年学生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下的一段真情感言。
历史镌刻光辉岁月,人间彪炳昭日年华。今天,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南昌,在这里找寻那段不朽的历史,找寻八一带给他们的感动,找寻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周恩来、朱德等一批共产党人,都从国外留学回来。贺龙等人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们当时完全可以过舒适的生活,为什么要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情况下发动起义?”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当了10多年讲解员的林南红显得有些激动:“因为他们有着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追求,因为他们要拯救劳苦大众,所以他们这么执着地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
一幢灰色的五层大楼是南昌市中山路上现在少有的老式建筑,在苍松翠柏的辉映下,八一起义纪念馆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当年这里叫“江西大旅社”,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福建游客李逸洲多次到过八一起义纪念馆,他动情地说:“没有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哪来今天幸福生活。我们这一代人要牢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有出路,这个宗旨还要代代相传。”
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一楼,有一间叫喜庆礼堂的大厅。这里当年曾多次举行起义部队的负责人会议。别致典雅的灯笼、古色古香的太师椅等摆设一如当年,无声的历史在与人们静静地对话。贺龙当时还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名高级将领。当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共产党人从6万多人减到了1万人,革命被许多人认为是前途未卜。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十多次入党申请书,党一直在考验他。当周恩来把南昌起义的计划告诉他时,贺龙坚定地说了一句话:“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林南红说:“作为一个生活在变革新时代的年轻人,每当我讲到这些历史,我都觉得很伟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科学的发展观等,都能在这些历史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在这个时候,你不会觉得革命是一句空话。”
纪念馆的讲解员热情地给记者说了另外两件事:一个是当时“江西大旅社”有96间客房,起义官兵当时住不下,就睡在地板上。另一个是南昌的老百姓为了让官兵喝上水,把旅社几个养金鱼和防火用的大水缸擦洗干净,为官兵盛水。第一个故事说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纪律严明。第二个故事说明人民军队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上海市民张伟明是第一次来八一起义纪念馆,他说:“那种环境、那种条件下作出这样的决策,革命先烈真不容易。我们这一代人要牢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决策,中国才有出路。”
参加过起义的徐先兆老人去年底辞世,他生前殚精竭虑地宣传“八一精神”。他说:“听党的话、跟党走,是对人民军队说的,也是对每个党员说的。”新四军老战士刘其美说:“中国革命先导者高尚的意志品质和一生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永远赢得人民的爱戴,希望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像他们那样,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想着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贡献力量。”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在今天的南昌,不仅有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塔,还有八一广场、八一公园、八一大道、八一礼堂等,甚至还有众多用“八一”命名的企业和人名,英雄城的人们以此铭记那段光辉的历史,用革命先辈创造的精神财富建设幸福家园。
一支“汉阳造”步枪做旗杆,撑起的是一面不朽的旗帜。火红的八一军旗,在英雄城的上空高高飘扬。近几年,南昌在下大力气建设现代花园城市的同时,注重以“八一”为标志的城市文化内涵的发掘和保护,使一大批相关历史建筑保存恢复完好。八一起义纪念馆多次扩大改造,馆内除了以八一起义物品和八一起义领导人活动为主的旧址陈列部分外,还采用绘画、雕塑、声光电同步沙盘模型、电脑多媒体景观箱等多种形式,新增了辅助陈列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起义的光辉业绩。朱德旧居、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及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旧址都曾是八一起义的历史见证,这几处遗址近年来经过修缮,也已向社会开放。作为南昌最具特色的城市景点,八一起义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达22万人次,今年5月开始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
倘徉在繁华的中山路上,在车来人往的喧闹声中,已经很难体会到77年前枪声划破夜空的紧张气氛。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已经在英雄城深深扎下了根。
责编:陆珏如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