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花絮:十六大新闻中心的港澳台和外国记者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3日 16:15)

  人民网消息:这几天的记者招待会使十六大新闻中心里记者云集,记者们只为一个目的:抓住精彩新闻。会上会下,他们各显身手,发挥特长,不放过任何一条新闻。

  分工明确的港澳记者

  记者招待会发言人进入新闻中心之后,立即被一群记者包围,其中大多都是港澳台记者,“抢新闻“是他们的拿手本领。

  他们的宗旨就是向前冲,哪里有新闻就冲向哪里。香港《星岛日报》的摄影师胡锦威虽然普通话说的不流利,但抓拍精彩图片却是一流高手,文字记者蔡先杰除了抓记者招待会的重要新闻,还不时传回会外花絮。每场记者招待会上集体作战、配合默契的就是港澳台记者。他们有的连技术员都一起上,亚洲电视的技术员杨新枝肩负着把新闻及时发回香港的重要职责。

  汉语流利的外国记者

  在新闻中心,外国记者感觉难度最大的就是语言。语言不通,给采访发稿带来很多困难。外国记者在新闻中心的电脑上查询资料还不是问题,因为包括人民网在内的三家网站都有多语种页面。但用我们的中文WORD编辑新闻时就出现了困难,有时我们的工作人员想帮忙都帮不上。

  最厉害的应该属于美国记者,他们大多是通晓中文的中国通,查资料,看新闻,发稿,基本不用帮忙,一个人就可以搞定。

  笔者在港澳台接待处人民网的电脑旁看见一个美国记者来查资料,正在奇怪他怎么不在外国记者接待处而来港澳台这边,没想到这位记者到是很了解我的心思,张口就问:“怎么啦?有事吗?”惊讶之余我赶紧说:“没有没有,我是想告诉你外国记者接待处在那边,这里是港澳台记者接待处。没想到你的汉语讲的这么好。”他立即谢我夸奖他的汉语,原来他是《时代周刊》的记者,叫傅睦友,以前在台湾做过记者,怪不得中文这么好。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傅睦友还大叫我的名字说再见,旁边的人都说“没想到他的发音这么准。”

  英国网络图片社的何夫杰摄影师,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也让笔者着实佩服;华盛顿记者关都林虽然汉语不是很流利,但口说手比足以让人理解她的意思,她还饶有兴致地跟笔者学儿歌;当笔者称赞外国记者的中文好时,一美国记者笑着说:“来的都是中文好的,中文不好也不来呀”。

  辛勤敬业的印度记者

  这些天,总有一个印度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之后来到人民网的电脑上用免费的E-MAIL发稿,非常认真,有时工作到晚上11点,辛勤敬业的态度令人佩服。

  后来才了解到,他是《印度电讯》的老记者阿希斯。他来新闻中心报道那天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其他记者早已办好手续入住饭店,他却还在等待办理采访证,长途飞行和时差的不适应使阿希斯很疲惫,工作人员帮他办好手续之后,他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别的记者都用手提电脑或手机发稿,而阿希斯却没有这些装备。此后的每天,他都准时来新闻中心编写稿件,再传回印度。虽然他操一口印度英语,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是千方百计地帮助他解决遇到的困难。他还把自己的新闻稿从网上调出来给我们看,我们都称他为此次16大报道中最敬业的记者。(人民网记者蔡静)

责编:千寻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