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聆听春潮涌动声——从十六大看历史性机遇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3日 16:08)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机遇”,是十六大上代表们审议报告、谋求发展,使用频率最多的字眼。“机遇”似春潮涌动,从十六大会场内外传向神州大地。

  “理论创新是机遇”,“宏伟目标是机遇”,“深化改革是机遇”……

  从清除体制性障碍到深化国企改革,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从发展民主政治到积极发展文化建设……代表们说,十六大充满机遇,在大会结束后,要牢牢抓住机遇,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快发展步伐。

  

思想解放必将推动破旧立新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每一次重大胜利,都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后实现的。代表们认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大跨越、大提高。

  绍兴市委书记冯顺桥代表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推进我们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后,广大干部群众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无论来自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各地代表在开展热烈讨论,深入把握报告精神的同时,纷纷利用会余时间议思路,谋发展。连续几天,江西省计委主任孙刚代表都要熬到半夜,厚厚的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规划思路。他说,自己再也按捺不住了,感到中西部地区大发展的机遇正扑面而来。“报告中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每个字,我们看了都为之一振。” 孙刚代表说,“现在要马上动员,研究规划,趁势而上。”

  代表们敏锐地发现,十六大报告处处闪烁着改革与发展的光芒。“报告充满了闪光点,不仅论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还提出了许多具体实践中的理论指导,不少过去似是而非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明确的答案。”汤黎路代表说,“十六大给人们吃了'定心丸',蕴藏着很多政策上的机遇。”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来自温州的包哲东代表在念叨着这些句子,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十六大报告,句句如铜响鼓敲,说到人们的心上。”他说,目前,温州非公企业总数已发展到4万多家,非公经济占据全市工业产值和税收总收入的80%以上,为全市55%的非农业人口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发展势头很好。但过去人们对非公经济的发展仍然抱有一些顾虑。“十六大报告作了明确的回答。”包哲东说,“温州定会迎来又一个大发展”。

  来自中央金融系统团的张建新代表认为,随着十六大报告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带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新的阶段,“这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迈向小康的前奏。”

  

机遇稍纵即逝必须只争朝夕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代表们认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等内容,为我们新一轮发展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加快发展的强大作用。但我们一定要提早准备,善于捕捉机遇,扭住机遇不放,不达目的誓不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脚踏实地向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机遇稍纵即逝。黄建盛代表说,在错过机遇方面,我们有过惨痛教训。值得自豪的是,过去13年间,我们没有丧失机遇,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面对正在到来的历史性机遇,我们更不能松懈。”他说。

  “在机遇问题上,谁领先一步,谁就能赢得先机”、“同样的十六大精神,就看谁领会得快,落实得好”……代表们的共识,也是他们急迫心情的表露。

  1999年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首批“博士服务团”来到江西,并留在了这个革命老区工作的高国兰代表,对报告中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论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说:“如果在这个改革思想指引下,尽快抓住人才引进的机遇,及早出台配套政策,中西部地区长期未能解决的‘人才东南飞’问题,就有望得到解决。”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代表在讨论时更是明确地提出,十六大后杭州马上要以“四个尊重”为指导,在全市上下开展大讨论,营造汇集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的的要素“洼地”,打造创业“天堂”,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抢抓机遇迎接辉煌

  把十六大精神内化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这是代表们的共同声音。“报告中提出的宏伟目标,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舟山市委书记王辉忠代表说,要抢抓机遇,就必须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准确把握。他说,报告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关键要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审时度势,一旦看准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以赴,抢占先机。

  来自铁路战线的赵红卫代表说,“经济发展有如列车提速,服务要不断优化。十六大后要尽早行动,发动群众,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丁耀民代表说,新世纪的头20年对每个地方来说,都是须臾不能放松的战略机遇期。要根据各地的特点,把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规划作进一步细化,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落实。如果“抓住机遇”只流于口头,即使机遇降临,同样会失之交臂。

  “如果我们不能结合各自的特点培育差异型经济优势,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我们在国际竞争中仍然会处于不利地位,再好的机遇也只能可望而不可及。”王建满代表说,“一定把十六大的精神贯穿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

  萍乡市委书记陈安众代表在一遍遍阅读报告中关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论述后说,“我们萍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陈安众代表说,像萍乡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都可以在十六上找到明确答案。他表示,将按照报告中所提出的“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等要求,重新对萍乡的经济发展加以定位,尽快做强做大钢材、机械、建材、化工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没有中央宏观政策上的这种大机遇的出现,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困难的。”陈安众说,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良机,绝对不能坐失。

  大机遇带来大发展,大发展创造大繁荣。来自开放前沿的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代表说,我们将按照报告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伐,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机遇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用实际行动书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 刘刚)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