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项怀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十六大解读)财政部部长、十六大代表项怀诚访谈录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3日 09:48)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财政部部长、十六大代表项怀诚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下面是记者对他的访谈录。

  记者:13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请问项部长,在过去的13年中,我国财政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绩?

  答: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财政工作,制订了一系列正确的财政方针政策,国家财政得到了巨大发展,一个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已经建立。

  过去的13年是我国历史上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最稳定的时期。这些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对财政收入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以工商税制和分税制改革为核心的财税体制改革;税费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等。这些改革在规范分配关系的同时,也促进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形成。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6386亿元,比1990年增加了4.6倍。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4年改革初期的11.2%提高到2001年的17.1%,由不断下降的趋势转变为稳步上升的趋势。

  过去的13年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时期。我们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需要的支持力度。以社会保障为例,2001年仅中央财政用于“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支出达507.74亿元,是1998年的5倍多。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低保”的支出,连年成倍增长,全国享受政府低保补助的人数已达到1931万人。同时,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稳步推进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在财政支出管理的规范化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明显提高,有利于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遏止和防范腐败。

  过去的13年是我国财政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的重要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下,1993年为治理经济过热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年开始,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通货紧缩迹象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两次成功的实践,基本实现了财政宏观调控由被动调控向主动调控的转变,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由单一调控方式向多种调控方式的转变。

  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记者: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请问其效果如何?

  答: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7-8%的水平,财政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是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内的交通通讯、农村电网、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有了明显改观,缓解了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部分瓶颈制约,加大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增加了就业。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决策是非常果断、非常英明的。充分说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应对复杂形势、驾驭宏观经济全局的高超艺术和能力。

  记者:财政部门将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财政部门将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气势恢宏,思想深刻,是指导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是党的理论建设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财政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财政保障。概括起来:一是要继续完善和优化税收制度,为各类企业开展竞争创造更为公平的税收环境,并积极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二是稳步推进税费改革,特别是全面搞好农村税费改革,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减轻农民、企业和社会的负担。三是继续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规范政府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等公共需要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五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使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健全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实行恰当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七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转变财政职能,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依法理财。 (新华社记者 贺劲松)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