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戴相龙: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 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聚焦)十六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访谈录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2日 09:16)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十六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下面是记者对他的访谈录。

  记者:戴行长,结合十六大报告,您觉得当前金融业最紧要的工作是什么?

  戴相龙: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13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从经济建设方面讲,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外,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经济体制,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就是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记者:13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十分迅速,你对当前我国金融业有何评价?

  戴相龙:是的,经过十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金融体制。一是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到今年6月底,全国金融资产已达23.2万亿元.二是包括货币、证券、保险、外汇、黄金在内的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三是金融宏观调控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币币值稳定。四是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五是金融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我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到2002年9月,全国货币供应量为17.7万亿元,贷款总额为13.5万亿元,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记者:我们也要看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抓好资金问题这个关键环节?

  戴相龙: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可以肯定地讲,我们有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在筹集国内资金方面,我国有充足的信贷资金来源。据统计,我国的储蓄率(GDP减去消费后的剩余)去年达到39.6%,居世界前列。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从1980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4万多亿元,而到目前已经超过8万亿元。其次,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吸引外资,预计今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将超过500亿美元。今后随着投资环境的继续改善,会有更多外资进入中国。第三,今后中央银行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过去20年的货币供应总量年均增长23%,预计今后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依然会超过经济增长和物价增长之和。

  记者: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前景也十分广阔,但一些体制弊端依然存在,改革将从哪些方面切入?

  戴相龙:是的,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仍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继续深入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改革要从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促进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重点是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创造条件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民间资本改造和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继续引进外资银行。

  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外币、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利率市场化水平,扩大本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先在农村进行存款利率浮动试点。

  三是提高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水平。促进企业增加资本,商业银行完善资金营销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运用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适度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预计今后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幅度仍然会超过经济增长与物价增长之和。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在充分运用人民币资本金和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资金的同时,更多地吸引外国资金。

  五是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对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谨慎会计核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促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到2006年达到较好水平。

  六是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将来人民币可兑换创造条件。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可以进一步发挥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核心的作用,以及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杠杆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金融业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