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党心连民心)特写:“全靠三个代表”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1日 19:55)

  新华社贵阳11月11日电:白墙壁,红门窗,青石院,新砖房。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水泥铺成的进村公路、串寨小路,在山间中蜿蜒向前。深秋的息烽农村,呈现出繁忙秋收后的祥和安逸。

  在十六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记者来到贵州省息烽县青山苗族乡,农民们一提到“三个代表”就喜上眉梢。正是因为贵阳市委、市政府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在实处,大力实施“改茅工程”,他们才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砖房。

  2000年下半年,贵阳市委调研发现,全市还有8%的苗族和汉族农户仍住在不透光、不通风的茅草房中。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1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改造完全市茅草房。财政拿出专款每户补助4000元,同时发动农户投工投劳及社会捐助,发动全社会力量帮助“改茅”。

  正忙着搬运建房材料的冗坝村村民谢发勇笑吟吟地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农民不仅要脱贫致富,更要奔小康,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我家今年建好新楼房,明年也要奔小康。

  这个昔日农民住茅草房、吃包谷饭的贫困村寨,短短几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住进砖瓦房,户户连上水泥路,电视、电话、自来水入村,摩托车一踩就进城。

  同行的息烽县民政局刘局长告诉记者,对“改茅工程”,农民欢迎得不得了,干部的耳朵都快被农民的申请“吵破”了。青山乡两年消灭茅草房,今年又将一部分危房户纳入这个项目中。两年来,全乡226户农户陆续建起了新房。

  搬进新房不久苗族村民王德华拨拉开了小算盘。他说,房子盖起来了,以后还要添些新家具和电器,今后有条件再加盖个二层。家里有7亩多地,种上玉米、洋芋、烤烟,再养上几头猪和鸡、鸭,农闲时出门打打工,每年6000元现金收入不成问题。除了这些,他心里最惦记的是,让孩子读好书,走出村寨去闯新天地。

  农民扒掉茅棚迁新居,纷纷书写门联表达对“三个代表”进村入户的感激之情。青山乡冗坝村孤寡老人冗太富在原来居住的破旧茅棚上,特意贴了一副告别对联:“留得古城千秋在,搬进新居万事兴”。在紧挨茅棚的新房上,贴的门联将他感激“三个代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风餐露宿过青春,美满幸福度晚年”,横批“全靠三个代表”。

责编:陆珏如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党心连民心)“我盼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私营企业主的心声(2002/11/11/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