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记者招待会]我国工业供给能力大大增强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0日 15:54)

  央视国际消息:国家经贸委在今天下午十六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题为《工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材料中说,经过13年的努力,我国工业供给能力大大增强,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有:

  一是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一些重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1989年到2001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2.5%,2001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2607亿元。2001年,我国钢产量达到1.52亿吨,原煤产量11.6亿吨,水泥产量6.6亿吨,化学纤维841.4万吨,平板玻璃2.1亿重量箱,均居世界第一;发电量达到14808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二。

  二是重点工业行业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已经掌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短。我国自行研制的60万千瓦火电机组、50万伏高压输变电设备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国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水平。冶金行业全部淘汰了平炉炼钢,连铸比由1995年的60.86%提高到2001年的90.51%,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大型发电设备、冶金和石油石化等大型装备已基本能够立足于自主生产,并出口到许多发展中国家。

  三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形成了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通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在一些重点行业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汽车行业中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的产量占全行业的48.1%。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在工业中的比重逐步提高。1996年到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高于同期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我国纺织、煤炭、建材、有色等行业在世界上具有相对优势,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纺织服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1989年到2001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5.4倍,年均增长16.7%,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89年的71.3%提高到2001年的90.1%。

  四是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1997年由国家经贸委确定的上海宝钢集团、四川长虹集团、青岛海尔集团等6户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5年来共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239项,申请专利4333项,新产品销售收入5513亿元,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一些企业已经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进入了国际知名企业的行列。为我国冶金工业和初步实现工业化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鞍钢集团依靠国内力量自主完成了首套1700毫米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成套设备的研制,使我国连铸连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有独到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自动化程控交换机实现重大突破,占领了90%以上的国内市场,并实现批量出口。

  五是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绩。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89年的5.52吨标准煤下降到2001年2.65吨标准煤,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达9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1800万吨、二氧化碳3.9亿吨。1996年到2000年,我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达1247亿元,年均增长16.4%。我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取得的积极进展,对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编:千寻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