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记者招待会]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0日 15:39)

  央视国际消息:国家计委今天在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题为《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的材料中说,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成为现实。

  主要表现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1990—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加了一倍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89年刚过5000亿元,目前已超过8万亿。

  第二,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1990年增长3.5倍。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居民家庭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城镇从1990年的54.2%下降到2001年的37.9%,农村从58.8%降到47.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不仅面积扩大,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不断提高,生活的舒适程度提高。消费品档次升级换代,从改革开放前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电脑、小汽车、商品房,层次不断提高。一些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开始普及。

  第三,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注意搞好“三条保障线”,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互衔接,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到2001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800万,比改革开放初期减少2.2亿,一些生存环境恶劣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也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责编:千寻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