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无限春光照眼明——党代会上的部长代表议成就话发展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0日 11:56)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潮涌东方。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风云激荡。形势逼人,中国共产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六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云集了共和国众多的部长代表。回顾13年来特别是近5年的辉煌成就,这些部长代表心潮澎湃;展望新世纪、新发展,他们豪情满怀。部长代表们表示,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伟大实践 熔铸辉煌成就

  13年的发展历程,如同滔滔江水,冲破艰难险阻,一路奔涌向前。“出路在于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已深深地印在部长代表们的心间。

  杜青林代表(农业部部长):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不足8000亿斤,1996年突破了1万亿斤大关,成功解决了近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2001年,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741元,是1998年的3.7倍,为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至立代表(教育部部长):经过长期努力,到2000年,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2001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与1990年相比,青壮年文盲人口减少了4100万。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2001年招生558万人,是1988年的2.5倍。少数民族在校生已达到1949万人,比1988年增长40%。

  唐家璇代表(外交部部长):过去的13年,是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13年,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发展的13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显著扩大。仅从党的十五大以来5年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就从137个增加到165个,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开创了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伟大思想 引领时代前行

  不熄的思想理论火种,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传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真理照亮征途。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犹如闪烁的真理之光,引领着时代前行。

  刘志军代表(铁道部副部长):旺盛的发展生机源于奔流的理论活水。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理论一脉相承、创新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回眸20世纪中华民族的曲折历程,中国共产党总是在民族兴亡的重大关头,以科学的真理照亮征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世纪之交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张左己代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的13年,我们走过的道路是并不平坦,我们党经过的艰难曲折何止千沟万坎,积累的丰富经验何止千条百条。13年辉煌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动摇,这是我们党历经曲折得出的结论。如果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国家就不可能取得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得到这么多的实惠,我国也不可能在国际上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

  杨焕宁代表(公安部副部长):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出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核心和主线。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成果,展示了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始终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折射出我们党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成果,不断开创新的视野,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品质和勇气;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标志着我们伟大的党愈益成熟起来。

  

破解难题 实现新世纪发展

  机遇在手,时不我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为亿万人民指明了前行之路。展望未来,部长代表们豪情满怀。他们表示,新的世纪,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张左己代表:当前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更成为矛盾的焦点。今后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着重做好三项工作:第一,立足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第二,广开就业门路;第三,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

  杜青林代表: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小康,但仍是较低水平的、很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农村全面实现了小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二是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四是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民改革。

  多吉才让代表(民政部部长):切实做好低保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在新的时期,低保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目前全国领取低保金的人数增加到1960多万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行各业面临的竞争加剧,短期内可能使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也给低保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当前,落实报告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认真做好低保工作。民政部门将进一步深入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稳定的低保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制订科学的低保标准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等,推动低保工作深入健康发展,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新华社记者秦杰 翟伟 王雷鸣)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