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用科技创新帮助农民奔小康——张立峰代表听报告感言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08日 16:08)

  江泽民同志向十六大作的报告鼓舞人心,特别是报告中多次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心里激起一股强烈冲动:要研究出更多的成果,帮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艰辛;1977年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学的是农学专业;工作后跟随学校的一位老先生长年致力于大行山区的脱贫事业。这些年来,无论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我对农民的朴素感情始终没有改变。特别是看到张北地区农民在我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脱贫致富,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江泽民同志报告中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我感到,“三农”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社会,就谈不上中国小康社会。在农村一线搞科研这么多年,我感觉农村不是“包袱”,而是潜力很大、大有作为的天地,关键是要找到解放、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我和同事在农村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根本出路。在太行山区,我们只是帮助农民更新了一个甘薯品种,甘薯产量就从亩产500多公斤增至3500多公斤。在贫瘠的张北地区推广蔬菜种植时,农民置之不理,因为这里土地盐碱化,种菜只开花不“抱头”。徐家村碍于面子拿出一块沙梁地做试验,而且垄不成垄、行不成行。结果当年大白菜丰收,亩产近万斤,两个深圳客商一次拉走了四大车。当时看着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围在一起数钱,真是开心极了,比拿什么大奖都高兴。

  现在,张北坝上地区的种菜农民年均收入近3万元。丰收季节,207国道张北收费站一天要有上千辆运菜车通过,每辆车至少装10吨。这里的蔬菜还销往韩国、日本。

  党的十六大召开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回去以后,我要用十六大会议精神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力争使正在进行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早日完成,让农民多受益、早受益。

  (注:十六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立峰近十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无不和“农”字相关。1999年至2001年,他所创新的农牧生产技术在冀、晋、内蒙古长城沿线地区推广应用1084.9万亩,累计净增纯效益3.44亿元。)(新华网)

责编:千寻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