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我国是怎样进入“小康社会”的?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02日 16:12)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脱胎于“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新目标。“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明确地说过:“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纵观新中国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推进,到1999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完成,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

  首先是从贫困到温饱的跨越。建国以后的—个时期里,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以及受“左”倾思想的干扰,国民经济徘徊不前。虽然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提高,但是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迅速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用于吃饭穿衣的支出所占比重大幅度缩小,用于住、用的支出以及文化服务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相应扩大,标志着城镇居民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走向小康;在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国农民也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其次是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经过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步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个大台阶。从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用这个主要指标制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1998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44.5%,农村居民为53.4%,分别达到和接近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人民生活两次历史性跨跃,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责编:范小利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