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十里长堤锁大江——“三峡库区截流前”报道  
09月03日 09:48

    新华社重庆9月3日电 长江由重庆向东奔流近公百里后,拐了一个大弯,与由南向北的乌江交汇,岸上的城市就是涪陵。在记者的记忆中,涪陵沿江一线多是沆沆洼洼的道路、临时搭建的棚子和沿江摆布的趸船。

    这次赴涪陵采访,船刚过涪陵长江大桥,就让人眼睛一亮,远远望见一道笔直的长堤横卧在长江边,由西而东与从乌江西岸延伸出来的另一道大堤交汇在两江口,雄伟壮观。这就是有“三峡库区第一堤”之称的涪陵城市移民迁建防护工程。

    沿江长堤成了我们采访的第一个目标。我们随工程的业主、涪陵堤防工程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陶程来到大堤之上。尽管骄阳似火,但一辆辆挖土机、碾压机、运载货车仍穿梭不停。陶程告诉我们:“目前大堤的施工进度已达到海拔170米左右,一切进展顺利。”

    陶程介绍,涪陵沿江大堤沿长江南岸和乌江西岸布置,西起长江石谷溪,南至乌江老渡口,全长4549米,其中长江段3186米,乌江段1363米,算得上是条十里长堤了。

    紧挨在长堤之后,是涪陵城有名的中山路。这条老街建于1928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海拔在170米左右,据说按原定的方案,这条街道将被淹没。涪陵的决策者们经过再三论证,决定将各种移民经费打捆使用,修沿江大堤,保留并复建中山路。

    大堤拥有多种功能。它锁住了长江洪水,保留了城市空间,减少了移民数量。陶程介绍:“大堤还有防洪与治理地质灾害的功能。”涪陵沿长江、乌江沿线的崩土坎、上渡口、涪陵师专、龙王嘴等处都是三峡库区著名的滑坡地带,如遇长期浸泡,就会发生险情。大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在滑坡地段采取了排水、支档和抗滑桩阻滑等措施治理滑坡,稳定河岸。

    历史上,涪陵的防洪能力较弱。每年长江的水位变化大约在海拔137米到168米之间,而河街的永久性建筑从海拔154米开始。据涪陵地方志记载,从1951年至1985年的35年间,有24年发生了洪涝灾害。1981年江水涨至169米,全城老街大部分进水,沿江街道水没屋脊。据介绍,新建大堤堤顶高程海拔182米,可以满足三峡水库运行50年后防御5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

    陶程告诉记者,建成后的防护大堤还可抢出100公顷土地。临江一侧布置有观景平台、绿化带、滨江路、人行道,两江交汇处设置观景广场,大堤内侧为城市建设开发区,用土地出让的资金弥补建设不足资金。顺大堤建有4个港区,复建码头18个,泊位29个。

    临别时,陶程自豪地对记者说:“库岸长堤完工后,将为涪陵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责编:晓星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