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东方时空》:北大山难记实  
08月15日 13:21

    记者:因为通往希夏邦马西峰沿途的通讯条件非常恶劣,我们到目前为止无法联络上正在赶往山难发生地的队员,接下来我们就连线西藏登山协会的秘书长张明新,他是在负责这次山难救援工作的指挥跟协调,欢迎您张秘书长。张秘书长您好,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山难发生的消息?

    张:北京大学报告这个消息是8月7号下午六点左右。

    记者:距这个山难发生有5天时间了。

    张:对此,北京大学的学生没有携带跟外界联系的设备,只有两位队员岳兵和李南,到达了以后跟我联系的,我就是紧急赶过去以后了解情况。

    记者:从西峰赶回拉萨中间用了5天的时间?

    张:中间用了多长时间我没有问,消息报告来之后,应该从他们后来报告的消息是7号发生的事,7号早上11:00左右发生的事,下午6点左右了解这个事。

    记者:直到他们告诉西藏登协之前,你们没有任何消息?

    张:作为喜马拉雅山的西部一般是没有团队攀登,另外也没有队,我们自己的人员这期间都没有进入大本营,他们自己没有带着设备也没有车辆,所以就没有及时报告。

    记者:北大队员怎么跟你们解释这个事情?

    张:他们告诉我们就是8月7号,他们整个队伍按着原定计划在攀登当中,8月7号这一天应该是A组队员,也就是在3号的队员,8月7号以前应该是一边修路一边准备修完路之后到达西峰,8月7号他们之前有对讲机,跟大本营,跟其它组都有联系。在11:00以后就失去的联系。他们就是等待了一个下午,大半天以后仍然没有得到消息。那么就是第二天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进行往西山的方向进行寻找,找到西山,他们发现看到了西山的营地和账篷,里面还有西山的什么水什么的都看到了,他们继续往上寻找的时候,就是发现了雪崩的痕迹,当时没有发现留下什么遗迹,当他们上到雪崩的上缘的时候,再回头来观察的时候,才发现雪崩中间有一个什么物品。等他们返回的时候发现队员的物品,登山的物品。

    记者:但是当时是发现了有两名遇难者的遗体吗?

    张:当时据他们两个队员说看见了有两名,但是可能遇到突发这种事件,两个队员一个是在高山上本身体力的消耗,再加上精神上面,可能一下子就蒙了,再加上可能有点胆怯,没有敢接近这方面的,就是悲痛、悲伤,离雪崩地区较远的地方拍了一些照片,基本上就是记录了当时雪崩的遗迹,发生的地点,以后就撤回来了,整个队伍撤回大本营,做了一些商议,然后就派两位队员就回来了。

    记者:他们回来告诉你们这件事情之后,西藏登协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张:我们当时只有5个人,感到非常震惊,也感到非常痛心。因为北大队员,我在这当中已经接触很多次了,他们已经来过好几次来西藏登山,有些具体工作都是我具体接触的。但是为了处理这些事,我当时立即跟我们体育局的当时的同志进行了汇报,给登协这方面进行了电话回报,进一步明确当时这些同学汇报的一些情况,进一步证实,同时就是冲洗胶卷,继续我们来分析现场,第二天上午我们就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就召集我们,召集登山协会,还有这两位同学,我们共同一个是分析他带回来的资料和材料,然后做紧急的部署,做出了救援的部署。

    记者:组建紧急的救援队伍用了多长时间?

    张:应该说因为当时这个事情,我们第一天这个事情处理完之后已经是比较晚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期间西藏正在过雪春节,12号正好是放假的最后一天,我们还是紧急召开了登山队的负责同志进行碰头,另外一些队员在训练当中,第二天早晨紧急召开以后,在会议上组织决定救援队开往山区。

    记者:这只紧急的队员由谁组成?

    张:4名是国际级的登山队员,有些登过珠穆朗玛,有些已经登过两次高峰了,登山的技术比较好。

    记者:他们对这个峰熟悉吗?

    张:其中有两位队员比较熟悉,他们曾经陪同外国队协助外国队登过这个山峰。

    记者:这些队员当中有没有山难救援的经验?

    张:有,其中我们参加的这些队里都有队员参加过。

    记者:他们携带了什么样的装备上路?

    张:首先作为登山,这一部分说起来救援队的装备这方面,首先是保暖装备,其次就是爬高山的一些技术装备,比如说冰锆、绳索,还有背架,这些器械基本的东西都带了。

    记者:这支队伍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张:这个队伍是我们13号上午开完了会,然后马上组织调集车辆安排人员,办理边境通行证,采购高山上大本营这部分的救援队急需在山上消耗的食品,完了就出发,就是中午出发的。

    记者:按照你们的估算,他们最快速度,多长时间可以到达这个出事的地点?

    张:我们估算应该是今天到大本营,然后真正的雪崩发生地6700左右的位置,如果明天开始往上山,在中间营地过一晚上,后天中午应该到雪崩发生地。

    记者:就是8月16号?

    张:对。

    记者:从这个山难发生8月7号到8月16号,已经我们可以算算这是9天的时间,在这个世界上山难史上有没有说,这个山难发生9天之后,人还可以存活的例子?

    张:这一方面因为大自然的因素,就是我们有些方面未知的东西比较多,我们也不敢预测这方面有什么比较客观,或者我们西藏登山协会将及时通知党委,因为这件事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特别关注,我们体育局做了紧急部署,安排了这样,应该说这样一支精干的队伍,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就是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把这个搜寻工作做好。

    记者:到现在为止,后方有没有得到关于任何三名失踪学生的线索?

    张:现在没有。

    记者:一点也没有?

    张:因为整个山难发生以后,整个队伍根据北京大学他们回来报告的,其他的队员已经全部地安全地撤回大本营。

    记者:这三名失踪者,有可能你们会通过什么样的线索去搜寻他们?

    张:我们现在只能这样,就是从他提供的材料的资料图片上看,雪崩的面积还是比较大,而且雪崩的下源,据他们自己介绍,包括我们登山队,登山的技术教练分析,他的下沿由于是和侧面都是比较陡的悬崖,那么下面就是冰缝比较多,地形比较复杂。

    记者:这样的话,这个搜救队伍到达大本营,到达出事的地点,他们会开始怎么样的搜救的范围?

    张:我们开始第一批计划这个搜寻队分成两个组,第一组由我们的救援队的队长带领最熟练的最丰富的队员先上去,然后把现场进行实地观察,然后组织其他的后援队再上去进行寻找,就是在这个发生地,最大可能地扩大范围。

    记者:现在根据你们的了解,西峰那边的天气怎么样?

    张:这个季节来看,从以往的其它外国队或者是国内登山的资料分析,这个季节应该说西峰的天气,仍然是处于一种,像拉萨下雨,一般山区都有雪,一般是这样的天气,雨水比较多,雾比较大,相对的温度又比较偏高,在山上行走,因为雪比较松软,容易发生崩塌,所以难度比较大,应该说也是仍然充满了危险性。

    记者:就是说救援的队员依然可能碰到雪崩?

    张:这个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我们也要求就是说,在保证搜寻队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最快的速度,往出事地点。

    记者:按照我们每一个人的期望,假如这三个失踪者目前还在生存的话,这几天当中他们在这种环境当中有可能靠什么来维持生存?

    张:这个很难预测。如果说靠自然,那就是什么都没有,可以这么说,除了冰和雪,这些非常可能之外,其它都比较困难。

    记者:按照一般的登山队员随身的装备?

    张:因为这个是发生在修路过程当中,队员背包里头应该有基本的食品和基本的饮料,这方面。但是这个事情很难估计。

    记者:张秘书长,据您的了解,这15个北京大学的登山队员当中有几个是有登山经验的?

    张:现在据我了解,这里面其中8个应该都是非常优秀的登山越野登山爱好者,他们曾经登过新疆的一些山峰,还有玉竹峰,还有西藏的一些山峰。

    记者:这15个登山运动员当中有几个是没有登山经验的?

    张:剩下的都没有,但是剩下的从他们提供的资料,提供的数据,有些都是后勤人员,搞一些收集,搞一些大本营的管理。

    记者:他们有没有高山向导?

    张:没有。

    记者:他们有没有海事卫星电话?

    张:海事卫星电话没有。

    记者:这之前这15名队员有没有跟拉萨接触过?

    张:接触过。

    记者:你们没有给他们相应的帮助?

    张:我们在交谈当中谈过,因为学生登山队作为我们登山管理,从中国登协到我们这里特别重视。要求在这方面一个是积极支持他们的这种登山活动,另一方面就是严格管理,严格审查,当时我们给他提出来了,包括海事卫星,当时我们跟他说了,因为今年我们搞过一个隆兴集团进驻珠峰,当时他们没有海事卫星,我们是从西藏的一个移动公司租的,就是因为这个例子我们跟他谈过,我们协会现在有,可以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协会没有团队,我们有3部海事卫星电话,他们可以用。费用,当时他们问费用多少?我说50块钱一天,当然我们不可能按照这个收,你们为了与外界保持联系,你们可以用,基本话费付了就完了。但是后来因为他刚开始联系这个事情是先前组的两位学生,大队来了以后征求他们整个队伍以后,他们最后答复不租也不用。

    记者:他们有没有向你们解释他们的原因?

    张:其他倒没有什么细说原因。

    记者:张秘书长。

    张:其它方面,顾问方面我也提过,因为山峰我们这里也有,而且也是在培训了高山协作人员,我们也希望我们协作人员有施展的机会,而且都是小,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沟通,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专门给他们在我们的单位给他们搞了一个动员,也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山区的一些基本常识,这方面讲了。

    记者:张秘书长,您熟悉西山吗?

    张:我不太熟悉,我知道那个位置,因为西藏逐步逐步喇嘛峰我去过,我不是搞登山的,在西峰我当过联络官,陪同外国登山队我去过,西峰不是很熟悉。他们在去年组队前跟我联系的时候,我就跟他们建议过,他们对这个比较熟悉,然后都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这个好像他们后来做了,因为我们西藏登山队的汪佳副队长,都给他们说过这方面的事。

    记者:西峰在这个季节发生雪崩的机会大吗?

    张:因为我刚才说过,因为我们从登山的传统和例子来讲,这个季节基本上那一块没有登山活动。因为大家都比较了解,对这个季节,这方面登山是不太适合的。因为它登山一个是它本身季节,这个季节雨水比较多,相对来说雾、云比较厚,那么山上的积雪,因为温度相对比较偏高,山上的积雪不牢固,有一种积雪,踩上去要么很软,要么很滑,容易发生崩塌。

    记者:这之前你们有没有跟这些年轻的学生讲过?

    张:因为我们讲在这个活动前我们给他提过这方面,在北京刚开始跟我们联系的时候,具体选择上,我个人反正跟他谈过这个,因为西山巴马峰,我是当过联络官去过几次。

    记者:整训意见,你的意见是最好不要在这个季节登西峰是吗?

    张:我只是说反正请他们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记者:张秘书长,像西峰现在这样的天气情况,我们的救援队到了之后,抢救工作最大的难度在哪儿?

    张:抢救的难度,最大的难度仍然是山区的情况和山区的道路,就是这种危险性,我想最大的难度就在这儿。再一个,你想高海拔这种比较时间紧迫的这种行径,可能对人的身体要求会更高。

    记者:另外就是根据你们从学生前方带来的现场的照片来估算,发生这场雪崩的规模大吗?

    张:从他们的照片看这个规模不算小,从那个地质来看,发生这么大规模算是比较大的。

    记者:根据你们的分析,5名学生碰到雪崩现场的情况可能是怎么样的?

    张:碰到的情况,因为他们当时处在两块岩石的中间,正好那个雪崩是从中间下来的,看那个图片上面。肯定就是说有一点那种突如其来的打击。然后就是可能队员即便是当时被雪掩埋没有造成突然的遇难,那么他可能也会被这种雪蒙了。

    记者:这个雪的深度可能会有多少米?

    张:现在这个不好估计。现在根据我们的队员去报告了以后,把情况报告过来,才能做详细的报道。

    记者:我们这里除了有4名是西藏登协的队员之外,还有其他三名是……

    张:其中有一位是刚陪同日本一个登山队从丘墓岗回来,因为他已经登了8000米的山峰已经登过了,所以山上的经验比较丰富。今年上半年陪同瑞士队在珠峰工作,受的是专门高山协作方面的培训。西藏登山协会对这一次事件,根据上级的要求,我们的业务会尽全力把这些工作争取做好。

    记者:张秘书长,刚才我们这个网上现在发布的信息,说这个登山救援队当中还有两名是中国登山协会的,是吗?

    张:对,中国登山协会对这个工作也很重视,派出了交流部长王永峰,王永峰同志也是登过珠峰的,还有一名非常有经验的教练就是罗森同志,他们今天下午已经抵达拉萨。那么这个完了以后,我们准备再进行一次碰头,具体再研究一次整个的方案。

    记者:从你们接触赶回拉萨的两名学生了解来看,15名队员有5名失踪或者是遇难,其他队员情况怎么样?

    张:其他队员现在基本状况良好,先都在大本营。

    记者:情况怎么样?

    张:这两位看起来总的来讲还是比较稳定,谈到这方面情况的时候,他们显得非常痛心。

    记者:目前有没有北大的校方已经赶到拉萨,跟你们协商救援的事?

    张:已经到了。北京大学的党委副书记王书记和玉行主任已经到达拉萨,下午就是跟我们的局领导,和我们登山协会一起就有关的问题,大家在一起又举行了商谈。

    记者:他们处理的是哪部分问题?

    张: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到第一线去,但是我们感觉到,一个本身高海拔的工作比较辛苦,他们自己还有比较强烈的高山反应,我们目前是这样,等到今天晚上我们最后商量一个方案,他们的工作目前,而且大本营不宜去很多人,这种后勤工作人员。一个是会增加那种压力,再一个后勤保障什么,都会出现问题。也担心他们上去以后的这种,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记者:现在除了我们能够期待前方的救援队员给我们带来更新的消息之外,我们想知道在后方,你们也好,校方也好,还有其它的机构在一起,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情?

    张:一个是善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太好处理的事情。

    记者:现在遇难跟失踪的这5个学生的家长,有没有已经到达拉萨的?

    张:现在还没有。

    记者:他们有没有接到通知呢?

    张:现在这方面我不太清楚,因为这方面的情况是由别人在具体负责。

    记者:刚开始您说学生在给提供照片的时候,描述除了发现了两名遗体,有没有谈到失踪者,这说明了什么?

    张:这个倒没有,他们说没有发现其他失踪者的踪迹。

    记者:根据你们的判断,你们说这三个失踪者的生还的可能性大吗?

    张:现在不好做这个判断。我们等到收集第一手资料之后再向大家做这个解释。

    记者:非常感谢您张秘书长,谢谢。接下来我们连线在北大现场的记者王新宇。新宇你好,你现在是在北大的什么位置?

    王:现在是在北大百年纪念的一个讲坛。

    记者:今天你在北大采访,目前是北大的暑假期间,暑假还留在北大的是哪些学生?

    王:我们接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提前返校,还有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各种考试的学生。

    记者: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山难的实情?

    王:大部分都是从昨天的媒体,从新闻和网上知道这些消息的。

    记者:他们的反应怎么样?

    王:大部分我们接触到的学生都感到非常悲痛,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参加户外活动的安全性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记者:就是既有情绪上的一些悼念,也有一些……

    王:现在我们接触的很多学生,都是跟这些登山队员比较熟悉的,有些甚至是一个宿舍的同学。他们知道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都是首先不相信,然后是悲痛,接着有很多学生在采访中非常哽咽。有些学生已经流下了泪,然后看到在他们登山训练的地方,有些学生举行一些自发的活动,下午看到了一些拿着鲜花的同学,有一些自发的悼念活动,从13号晚上就已经开始了。

    记者:校方有没有通过他们的渠道向学生公布这些信息?

    王:现在公告主要是北大学校的BBS网站,从那里有大量的学生公布的信息,以及学生写了很多的帖子,在悼念或者是为这些失踪的学生祈祷的这些文章非常多。

    记者:北大校方现在面对这种山难,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王:在从13号中午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快北大校方由校党委还有有关的体育学生会团委、学工部等等这些部门,组成了应急的救助小组。从13号的下午和14号的上午分两批,已经到达了拉萨。

    记者:除了抵达拉萨跟当地的负责救援工作的一些机构协调之外,北大的校方留守的这些人还在做那些工作?

    王:现在留守的,主要是要安排即将到来的这些失踪或者是遇难学生的家长,现在我们了解到家长在14、15、16号这几天会分批到达,最早的一批可能在14号早上就会来到北京,在校方的接待和安排下,可能很快都会赶到拉萨去。

    记者:这5名失踪遇难者的亲人要求赶到拉萨?

    王:家长也有这样的要求,另外校方也会安排他们去拉萨的。

    记者:校方会安排他们到西峰的大本营吗?

    王:这个情况还不太可能。

    记者:这15名都是北大的社团山鹰社的社员,在采访的时候有没有接触到负责人和其他同学?

    王:现在山鹰的负责人还没有接触到,因为他们现在主要的参加这次活动的骨干力量都在西藏。一共去了15名队员,包括队长什么都已经都在那里。

    记者:你们没有到他日常的活动基地去看一下?

    王:我们去了他们日常活动的户外基地,也是办公的地方,那里现在非常冷清,除了个别来悼念的,就是参加和在户外训练的,其他已经没有了。

    记者:在这个北大接触到的学生情绪上,除了对自己同学的悼念跟悲痛之外,你觉得他们对于学生自发的组织去户外登山运动本身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学生更多沉浸在对学生的悼念和祈祷下面。下一步对登山的户外活动,甚至是带有危险性的这种户外活动的危险思考等等,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还没有开始。

    记者:在北大这样一个BBS的公共论坛上,没有大家很多学生贴的帖子当中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王:现在我们看到在BBS网站上看到帖的帖子没有这样一些声音,主要更多都是为这些学生的祈祷。

    记者:现在在北大最集中学生声音的BBS的论坛上,他们都是什么态度?

    王:在BBS论坛上,我们看到大量学生的帖子,这些帖子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对这些已经确认遇难的这些同学感到非常悲痛,另一方面对失踪的学生他们正在用各种办法来祈祷祝他们好运,同时发表了对整个他们这次活动的一些看法。

    记者:另外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他们这些悼念的活动,这些自发性的悼念活动是什么样的形式?

    王:我们看到自发性的悼念活动,在13号的当晚,有些学生在北大的地方点起了蜡烛,为他们祈祷悼念,今天我们看到在14号,我们在他的训练场看到有同学就是拿着鲜花在那里进行祭奠,还有三三两两过去看着他们曾经训练的地方进行凭吊,心情非常沉痛。

    记者:你们接触到的山鹰社的其它学生当中,有没有因为山难发生而有退出户外登山的打算?

    王:现在我们接触山鹰社的同学并不是很多,从我们接触到的同学来看,他们对这次登山活动出现这样的意外,感到遗憾和悲痛之外,还没有说有些同学因为这个危险性而要退出山鹰社。我们在采访中还有准备要加入到山鹰社的同学,他们对通过参加户外活动来提高这种坚韧不拔的活动非常赞许的。

    记者:这样一场山难,会不会影响校方以后对学生自组社团的管理?

    王:目前这方面的情况还不太了解,校方对今后在户外活动管理上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定理,这些方面还没有进行。他们现在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救助被困的学生,看能不能尽快地营救出来,同时也保障已经去的西藏的另外这些同学安全地撤回,通过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安抚工作。他们主要现在的工作是做这些,而对下一步的管理方面还没有进行。

    记者:校方有对这5名失踪和遇难者的家属的安抚性的工作具体的安排吗?

    王: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就是校方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是非常迅速地第一时间就通知了失踪学生的家长,然后又派出专人来对这些家长进行接待,然后对他们进行安抚,并最终把他们送到拉萨去。其他更多的信息现在还不太掌握。

    记者:新雨,校方除了向学生发布这个信息之外,有没有这个山难发生本身来跟北大的其他学生来进行一些交流?

    王:我们看到它BBS网站也好或者我们跟校方接触也好,目前对于学生更多的一些工作还没有开始。

    记者:我们现在知道校方一部分高层的领导和相关的人员,跟西藏登山协会中国登山协会一起组织前方的救援工作,校方在这个救援工作当中能够承担一部分什么样的职责?

    王: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校方一部分是协调西藏登山协会和中国登山协会迅速有效地开展这种救援工作,同时帮助其他同学安全地撤回,同时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安抚好遇难和失踪学生的家长,这个善后工作目前是他们最重的。

    记者:这15名当中还有10名留守在西峰的大本营,校方希望他们这10名学生尽快地撤回,这部分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王:这部分工作就是学校各有关部门组织的救援小组到达西藏之后,他们会很快地专人赶到遇难的山峰,赶到现场做学生的工作,然后将学生尽快地带回来。现在重要的任务就是派遣救济小组赶快赶到拉萨,同时把遇难和失踪学生的家长的工作做好,其他的工作我们掌握情况现在还没有。

    记者:校方有没有在网上公布这5位失踪者的名单?

    王:现在这15名登山运动员中,5位遇难或者失踪者的名单,在网上都可以看到,是哪一年级的什么人,都已经非常清楚了。

    记者:新雨,校方有没有在网上公布这15名失踪或遇害者的名单?

    王:现在校方在BBS网站上,这5名学生的学级、系,或者说是其他的一些相关的情况都可以看到。所以非常确认了。

    记者:在你的采访当中,北大的其他学生对于校方在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是否表示满意?

    王:现在没有这方面的一些声音。就是关于现在更多的学生还没有,还沉浸在这种悲痛之中,对于这次这样的活动的反思,或者是置疑一些别的什么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因为这个东西来得太突然了。

    这场山难的发生,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我们会继续关注三位生死不明的学生的下落。在节目的最后,我们对遇难的年轻的生命致以哀悼,对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亲人的人表示慰问。



责编:慕泉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相关新闻
5年前地大登山队曾冲顶失败 登山教练:经验与装备比勇气更重要(08月15日 13:02)
中国登山协会负责人:加强高山探险活动的管理 (08月15日 12:46)
快讯:西藏登山协会的救援队员中午可与北大学生汇合 (08月15日 10:24)
【教育】跟踪:登山队员每人投保1万元 搜索队今抵大本营(08月15日 10:20)
【教育】跟踪:3年前遇难北大女登山队员的父兄网上分别留言(08月15日 10:03)
【教育】北大遇难登山队员遗体很难运送下山(08月15日 09:23)
登山队失踪队员生还渺茫 山难是大自然因素造成 (08月15日 09:14)
北大登山队遭遇雪崩 救援工作紧张进行(08月14日 22:51)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