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摇篮的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世纪90年代步入最为困难的阶段:企业连续5年亏损,到1997年底累计亏损2.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04%。这一年,企业欠发职工两个半月工资,靠借款买煤度过冬天。
曾艰苦奋斗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黎明航发(集团)公司,面对困难没有低头,1999年扭亏为盈后,又经过3年深化改革创新求发展,打造新机制,企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他们走出困境的事实再一次昭示:国有企业只要挺起脊梁,转换机制,曙光就在前头。
一份合同备忘录引出一个道理:思路决定出路
黎明航发(集团)公司是我国大中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自1954年建厂以来,曾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辉煌的历史属于过去。上世纪末,企业陷入困境,下属单位纷纷弃之逃生,一古脑地去搞民品生产。那时,“剜进篮子里的都是菜”,民品项目多达两百多个:大到开发摩托车,小到生产大勺、菜刀。
各自为战的代价导致自相竞争,核心技术优势无力发挥出来,结果大部分民品遭到市场的冷落。企业连年亏损,导致人心浮动。1991年至1997年的7年间,公司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870人,却流失了910人。雪上加霜的现实,使企业在崩溃的边缘苦苦挣扎。
素有中国航空工业之魂的“黎明”不能垮下去!1998年末,国务院对黎明航发(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林左鸣出任总经理。在到任那天的职工大会上,40岁的林左鸣话语掷地有声:“理出一个新思路,营造一个新机制,再创‘黎明’的辉煌。”
第二年初春,为了寻求发展的切入点,他们邀请美国通用动力公司高层人员前来考察,其间签订了一份转包(外委)加工发电燃机“安装边”的3年备忘录。“安装边”是燃气轮机的零件,结构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相似。然而,要与通用动力合作,就要投资2300万元来改造厂房、购置设备。可那时企业还没走出亏损的阴影。企业领导班子的回答是坚定的:“黎明”产品开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干,就干别人不能干的。于是,果断决策,投资上马,并响亮地提出以加工“安装边”为契机,跻身于世界级供应商的行列。
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分散的转包加工点整合起来建成转包生产线,改革用人与分配制度,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新机制。
机制的创新激发了创新意识。按对方提供的设计要求,“安装边”是从大块材料中抠制出来的,30多公斤原材料才能加工出来一个成品,耗料、耗时、成本大。在征得对方认同后,他们对“安装边”的加工工艺大胆革新,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改为锻造成型,材料只需近20公斤,成本大幅度降低。从2000年到目前,仅此一项就节省上千万元。
几年来,他们在确保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紧紧围绕转包项目谋求发展。集团共投资近两亿元,先后上了三条现代化专业生产线,形成雄厚的机械加工能力,并与通用动力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如今,黎明航发(集团)公司同罗罗、斯耐克玛等十多家排名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建立了业务往来;合作内容也由加工零件、组件,开始向转包技术项目设计延伸。2000年,“黎明”被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授与“杰出供应商”的称号。转包项目不仅锻炼了队伍,为日后“黎明”与国际合作夯实了基础,也使企业出口创汇大幅增加:1999年创汇200万美元,到去年已达到1200万美元,3年平均年增长73%。
实践让黎明人懂了一个道理:思想决定着出路。只有在核心技术专长领域中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双百”风波引来一个结果:激活企业的原动力
4年前,面对资不抵债的黎明航发(集团)公司,刚刚走马上任的林左鸣这样说:“黎明不该缺钱呀。”他书写的一副对联表明了他内心活动:“财气随人气旺而兴,人气随人心聚而旺。”人,是企业的根本。激活企业的原动力,没有创造不出来的财富。
黎明航发(集团)公司是家上万人的大企业,企业要发展就要政策留人,通过政策激活企业的原动力。于是,针对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用人与分配两个关键环节,林左鸣提出建立高级人才评聘制度,即每年评聘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技术能手各100名,享受总经理颁发的高级技术津贴,津贴每月1000元至400元不等。如果完成任务,第二年续聘;否则,不得连任。“双百”做法一出台,顿时掀起轩然大波,职工们议论纷纭。
林左鸣立即在厂报上发表公开信,化疑解难。信中说,我到黎明两个月了,发现不少人希望我是个圣明的政治家,但我郑重地告诉大家,我是总经理,是一个依法图利的商人,是围绕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工作的经营者。林左鸣的公开信打开了一扇观念之窗,引导习惯于计划经济的“黎明”职工,开始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审视事物。观念在撞击中升华。
为了进一步激活企业的原动力,企业乘“双百”长风,掀起了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中上层管理人员采取“以岗定薪,岗动薪动,明码实价,竞聘上岗”,体现了岗位责任、工作效率和劳动报酬的一致性,并导入了竞争机制。3年来,黎明公司先后4次对80个机关职能处、室和基层厂的部分干部岗位进行了公开选聘,有121人次参加竞聘。其中降职使用16名,罢免43人。竞聘上岗,定期公示、能上能下、薪随岗动的机制已在黎明航发集团深入人心。
从中层管理岗位调整下来的王东林,是学发动机振动的,在读材料物理化学博士。去年竞聘为科技处副处长,但今年5月因不擅长做组织工作被调整了下来,现在在技术中心叶片制造技术研究室专门从事研究。王东林把这“一上一下”视为人生一段宝贵的经历。他说,公司的调整对他来讲是扬长避短,更有利于他人尽其才。集团在用工方面一改传统模式,以生产要素配比为准绳,通过“以产定岗,以岗定员,加强考核,优胜劣汰”,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机制。这几年企业每年末位调整率都在5%至10%之间,危机感与竞争意识激发了工人爱岗敬业的精神。
敢与任何企业竞争:为世界发展贡献动力
林左鸣常说,好的机制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前提。“黎明”,就要建立一个敢与任何所有制企业竞争的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黎明航发集团已由过去为了生存而生产的“吃饭机制”,升华到为了创新而生产的“发展机制”层面。随之而来,为世界发展贡献动力的宏愿,也在黎明人心中萌发。他们抓住机遇,瞄准市场,谋求发展。
前几年,正当人们对燃气轮机看淡时,黎明航发集团却从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看到了希望:“西气东输”必将有不少天然气用来发电,必将需要大量的燃气轮机。于是他们根据自身的优势,果断把开发各种型号的燃气轮机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打项目,加大科研投入。现在黎明航发集团每年科技投入都占总产值的10%以上。
几年来,他们以“透平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专长,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在航空发动机、航空转包零部件、燃气轮机、汽车增压器、热能设备等7个领域定位发展,研制开发出来的重型、轻型、微型三大系列燃气涡轮机,均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燃机QD128V即将在中原油田试运行;轻型燃机QD70已进入研制的收尾阶段;重型燃机R1100已经开始投入研制;微型燃机VD-095将于今年秋季参加珠海航展。
寒夜过后是黎明。经过3年坚韧不拔的努力,黎明航发集团再现雄风:2001年在前两年扭亏脱困的基础上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62亿元、利税2414万元。(孟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