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伍战士当上村支书后,他所在的村庄摘下了“穷山沟”的帽子,变成了“小康村”。他就是河南省辉县市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靠着党的好政策和个人勤劳苦干,张荣锁成为拥有近200万元资产的当地首富。而被隔离在深山里的回龙村却仍过着运输靠人背、吃水靠肩挑、磨面靠石碾、照明靠油灯的贫困生活。
一人富不算富,共产党员的天职就是带领群众一起富。1993年10月,不顾亲友反对,张荣锁毅然回村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张荣锁和支部其他成员带领群众苦战3年,治理了8座荒坡,硬是在荆棘乱石中掏出了1500亩梯田,种植了10万多株果树,又相继办起了食用菌场和石材加工厂,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不少村民成了万元户。
然而,张荣锁的心里并不轻松。因为一道15公里长、200多米高的悬崖把回龙村一分为二,道路不通,山上的资源无法开发,崖下的群众富起来了,可崖上的380多口群众依然过着苦日子。更让人痛心的是,20年来,这条悬崖夺去了18条生命。
张荣锁常说:“当干部就跟那牛拉犁、马拉车一样,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解决什么。”于是,1997年冬,他带领150多名党员群众开始长达3年多的修路工程。他们背着背包,拉着锅碗瓢盆,挖地穴、倚斜石,在岩缝里打地铺。遇到危险的打眼放炮,张荣锁总以“筑路敢死队”队长的名义第一个冲上去。因回龙村的集体积累有限,为修路,张荣锁把自己做生意积攒的72万元现金全部贴进去,还低价卖掉了自己的本田轿车、门面房和石材厂。他忠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共产党员讲奉献不能只挂在嘴上,关键时刻要为群众作出牺牲。”
如今的回龙村从人人皆知的“极贫部落”发展成了富裕文明的小康村。村民们为感谢自己的好支书,多次商量要为张荣锁立碑,然而张荣锁坚决拒绝,他说:“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就没有回龙村的今天。要立碑,就应该为党立碑,为人民群众立碑!”(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