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12·1-世界爱滋病日     AIDS-关注·探讨     中国-改革·发展     世界-突破·疑难         



实现人类久远的梦想——器官移植


  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

  人类久远的梦想

  用移植器官治疗脏器疾病,是人类久远的梦想。在《列子》中就有神医扁鹊为人换心脏以治疗疾病的故事。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有想象移植肢体的油画,16世纪有牙齿移植的记载,18世纪开始出现学者做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

  通过一个世纪的奋斗,现在人类终于将器官移植的理想变为现实。被誉为“21世纪医学之巅”的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脏器衰竭的主要手段。目前全世界已有50余万例肾移植患者,1万余例肝移植,几千例心肺移植,1000余例胰肾联合移植,小肠移植目前也有开展。数十万名身患不治之症的患者通过接受器官移植手术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们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生儿育女,心理健康。

  器官移植的基础理论也有飞速提高,20世纪,1/3的诺贝尔医学奖与器官移植有关。目前专家研究最多的是免疫耐受的课题,即对移植的特异供体不排斥,但对其它细菌有排斥。这样既解决了免疫排斥,又不降低人体免疫力,近期可能会有所突破。

  器官移植的障碍——供体缺乏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供体缺乏,很多人在等待中死亡。实际上,器官移植一起步,专家就在探索各种可能用于移植的器官来源。甚至,器官来源的多少和类型决定了一个国家临床器官移植发展的水平。有资料显示,供体与等待器官移植的受体的比例是1:10。有几万、十几万的病人在等待器官移植。目前西方国家大多通过了脑死亡法。即把脑反射信号消失作为人死亡的标志。这大大增加了器官移植的来源。而且西方国家宣传广泛,愿意在死后捐献器官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备案,在突然事件发生后,捐献的器官会迅速移植到病人身上。

  脑死亡与我国传统观念相悖,我国是以呼吸、心跳停止作为死亡标志的。管德林教授说,在大脑反射消失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人的呼吸,而人的心脏、血压甚至是正常的,所以至今我国没有通过脑死亡法。这无疑大大减少了供体的来源。加之我国宣传不够,愿意在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不多,所以大力开展亲属移植在我国是解决供体紧张的可行方法。

  器官移植的新方向——组织工程学

  有专家说,组织工程学的兴起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将来医院会像一个人体配件工厂一样,为患者更换组织和器官。”

  组织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在体外培养、扩增正常组织细胞,然后吸附于生物材料上,形成细胞与生物材料的复合物,再把复合物植入病损的器官部位,在生物材料被降解吸收的过程中,细胞形成新的相应组织和器官。它无疑是大有希望的供体来源。

  然而组织工程学有几个难题亟待解决。诸如如何获得可靠的细胞来源、寻找适合的易降解的生物材料、构建大体积组织或器官的血运问题、完善体外培养系统等。目前科学家已经造出了一部分人造组织和器官,而且正在逐步商品化,比如人造的皮肤、软骨、国外的人造膀胱等。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组织工程学是个新兴的学科,但前景广阔,而且相关学科发展很快,更促进了该学科的飞速发展。相信科研成果会不断涌现。

  无论是同种器官移植、异种器官移植还是利用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学技术移植器官,都有伦理学的争论。最近关于干细胞伦理学上的争论恐怕是最多的。如果允许克隆人类胚胎用于治疗研究,那么技术上距离克隆器官、克隆人的日子也就不遥远了。

  器官移植大事记

  18世纪,开始有学者做组织或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

  1902年,用套接血管法施行自体、同种和异种的肾移植。

  1902-1912年,有学者首次用血管缝合法施行整个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这个时期杰出的一位被公认为创立了真正的现代血管吻合法。

  1936年,俄国科学家首次为尿毒症患者移植肾。但是由于对免疫排斥反应一无所知而未使用任何免疫抑制措施,因此存活期短。

  1954年,移植医学史上首次获得长期有功能存活的病例——同卵双生兄弟间的肾移植成功。

  1959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各自第一次在异卵双生同胞间施行了肾移植,两例受者均接受全身照射作为免疫抑制,肾移植获得了长期有功能存活。

  1962年,美国科学家施行同种肾移植,改用免疫抑制药物,首次获得长期存活。这几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现代器官移植时期的实际开始,人类长期向往的器官移植疗法终于实现。

  60年代,陆续开展了人类各种同种器官移植,包括肝、肺、脾、胰腺、心脏、小肠、胰岛等移植。

  1968年,美国通过脑死亡的哈佛标准,在法律上保证在心跳着的尸体上切取器官,促进了临床外科器官移植的稳步发展。

  70年代,移植数逐年增加。

  1978年,新一代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问世,使临床同种移植的疗效获得迅速提高。

  90年代以后,移植学出现突破性进展。存活率、移植数字、开展器官移植的单位大幅增长,使器官移植日益成为常规手术。我国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50年代,我国尝试做各种动物的同种移植手术术式的探索。

  1972年,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医科大学)的亲属供肾移植手术,存活超过1年。

  1981年,全国统计肾移植数达800例、肝移植54例、甲状腺移植25例、心移植3例、肺移植2例、骨髓移植3例。诺贝尔奖与器官移植自1912年AlexusCarrel获诺贝尔奖,到1996年Doherty和Zinkernagel获诺贝尔奖,这84年中有2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和贡献直接与器官移植发展有关。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