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香曾是一名编结绒线的高手,一家老小的毛衣都出自她的手,但是今天,穿漂亮衣服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王瑞香说,上海圆了她爱美的梦想,这就是她喜欢上海的理由。
和所有的女性一样,每次逛街,王瑞香总是流连于形形色色的衣服之间。当我们问起她,十多年前逛街和今天有什么不一样时,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采访:王瑞香——以前买现成衣服比较少,款式也不好,就到布店里去看看有什么好看的布买回来,简单的就自己做衣服,以前工资少啊/那时候的毛晴嘛,十三块多一斤,买一斤织毛衣,那个时候我儿子还小,冬天的衣服都是自己织的。
尽管当年这种“自给自足”主要是迫于经济条件的压力,但以前的作品至今仍让王瑞香兴奋不已,她特地从一个不太开启的抽屉里翻出以前织的衣服给我们看。
采访:王瑞香——这就是我儿子小时侯穿的,我帮他织的,那个时候大概两岁多,/这件是他爸爸的,以前帮他织的,他爸爸的毛衣,以前都是织的。
王瑞香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知什么时候起,买衣服在家庭开支中渐渐地算不上什么大开销了,同时市场上的衣服也越来越花色繁多。只要到大街上逛一圈,各式各样的衣服就都买到了,不仅比以前快捷方便,更是好看了许多。今天,家里的衣柜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品牌和各种样式的毛衣,有些还价格不菲。她说这个现象在她身边很普遍。
采访:王瑞香——周围的人都穿得比以前好,以前都是普普通通的衣服,男的穿中山装,女的穿中西式现在一般都穿休闲的,名牌的,有品牌的衣服,现在买衣服和织毛衣是差不多的,有时候买的还比织的便宜。
结绒线当年曾是每一位女性的必修课,而今天不仅年轻姑娘们不知“毛衣是怎样结成的”,连王瑞香这辈能织一手好毛衣的过来人,也把曾被奉为珍宝的棒针、毛线和编织书压进了箱子底。
采访:王瑞香——就像这件,现在条件好了,织到一半不织了,放着已经四五年了。现在我身边像我这样的中年人都不织了。有织毛衣的时间还不如在外面逛街,逛逛街要什么买什么,要什么款式买什么款式。
王瑞香说,现在很少听说还有人自己织毛衣、做衣服了,多花些钱能穿得潇洒、高档,少花些钱也能穿得时尚、漂亮。展示会T形台上,霓裳艳影赏心悦目,城市里十字街头,时装新潮一浪接着一浪。绒线和棒针今天对于王瑞香而言,只剩下了“敝帚自珍”的意义。十几年来,市场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她越来越喜欢上海。
采访:王瑞香——我觉得现在上海的变化,圆了我爱美的梦。
东视记者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