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对于干了一辈子教育事业的赵凤飞来说,他亲身体验着上海教育事业的点滴变化。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学校教育发生的许多质的变化,更让他感慨万千。作为今天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校长,他说,是上海独特的人文环境使他坚定了从事教育的信念,上海的飞速发展使他由衷地喜欢这座城市。
编后语
年近60的赵凤飞校长,说起教育事业这些年的发展,称自己赶上了好时代。现在每天好象有干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劲。不提校内的常规事务,就外来的参观考察团每天都有好几个。他说如今当他走在宽敞现代的校园里,有时候会想起过去的校舍模样。
晋元高级中学校长赵凤飞:“ 当时它的校舍条件是非常简陋的,占地面积20多亩地,还不到我们现在的操场这么大。原来的校舍也很陈旧,我站在底楼可以通过二楼坏掉的楼板看到上面,就是说上面走路可以看到底下。记得最清楚94年考大学的时候,全区理科班学生在(我们学校)考试,考了一半忽然下大雨,水拼命往里面灌,我在外面筑了一个大堤,堵也堵不住,眼看水进到教室里面来,这个时候我去要了很多马夹袋,每个学生两个马夹袋把脚套住,坚持把试考完。”
想想那时的上课环境,现在的学生是无法想象的。眼前耗资2.7亿的晋元中学新校舍,是1999年盖起来的。从前将民房当教室,将马路当操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晋元高级中学校长 赵凤飞:“学校94年的时候,只有四十几台当时叫286的很简单的计算机。现在你想光我这所学校计算机就有400多台。我们教师都拿着笔记本电脑。”
赵校长说,其实发生巨变的不仅是教育硬件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上的进步。学校不再是关起门来办学,国际化也不仅仅表面上理解为把我们学生派到国外去学习,外籍教师来为学生上课,而是教师、学生、家长都渐渐开始用国际化人才的视野来考虑问题。
晋元高级中学校长 赵凤飞:“我们以前都着眼于让学生考个好的分数,有个好的分数高的分数将来考个好的大学,这是一种愿望,至于大学出来后能不能成材,是不是有扎实的基础,很难说,现在看各种各样的能力,虽然考试不见得考,但是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非常好。以前学生也只是听你教师讲,然后拼命记笔记,现在不一样了,他主动学习,不再是唯一的从教师讲台上讲给他听,这种变化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们渐渐开始摆脱传统的读书方式,素质教育由此真正进入了学生的生活。
晋元高级中学校长 赵凤飞:“以前我们也带学生去劳动,到农村去劳动,农村劳动就是割稻,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一种劳动,学生那时也很厌倦的,除了劳动就是吃饭,现在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知识、能力和实践的结合。 据说单单东方绿舟的竹子它就有40多个品种,那学生非常感兴趣,他就要去研究,他就要去看看。这正是我们教育走出课堂的一种方向,强调学生在实践当中的体验。”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赵校长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读书,不是灌知识,而是教方法,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素质教育又与教师队伍的素质密不可分。
晋元高级中学校长 赵凤飞:“十多年前,确实我们感到教师的学历层次比较低,很多教高中的自己也只有高中水平,象我这所学校教书都是本科以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我们还引进了一位加拿大大学里的博士后教授。我们每年都要从市场招聘很多教师,3406很多大学生我是十个八个里面挑一个。”
关心教育,重视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让从事了30多年教育的赵校长宽慰的正是如今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
晋元高级中学校长 赵凤飞:“我感到在这样大的氛围里搞教育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令人鼓舞的,即便离开退休时间不长了,也会产生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
东视记者沈莹,摄影万纪庆,摄影龚锡宁,摄影沈志伟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