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生活垃圾多了,但生活垃圾的“质量”提高了,垃圾的变化,反映了上海人吃穿用内容的变化、购物层次的提高、生活时间的优化。
据市环卫局统计,13年来,上海市居民垃圾发生了质变:1989 年,生活垃圾中88.72%是菜叶、剩饭、骨头等有机垃圾;11.28%是金属、玻璃类的无机垃圾。生活垃圾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但其中有机垃圾逐年锐减,无机垃圾成倍递增。预计今年的有机垃圾不会占到4成,而牛奶盒、可乐罐、啤酒瓶、礼品盒等垃圾将占到一半。
家住杨浦区的周老先生一直保持着早起的好习惯。不过,不同的年份,他起早的动机各不相同。“八十年代末,每天早上6点不到,老伴就把我叫起来:去菜场‘抢’菜。因为去晚了,就买不到新鲜蔬菜了。”周老先生幸福地笑着说。买好菜,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是帮老伴拣菜。倒垃圾也是他的任务,那时每天他都要端着一大堆黄叶、烂帮、老梗、煤灰,扔进垃圾筒。
“那时,我还有一个乐趣,就是到单位喝牛奶。”因为牛奶不好订,很多单位出面给职工订奶。牛奶瓶是要回收的,喝光玻璃瓶里的牛奶,还要用水冲一下瓶子,喝掉和着奶的水。说着,周老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现在,我不去菜场,改去大超市了。”周老先生说,“超市营业员会当着你的面拣掉菜帮和老叶子,就连茭白也被削去了皮卖。虽然比菜场的贵一点,可回家后省事多了。我也不订牛奶了,超市里的消毒牛奶有大包装和小包装的,不用在月初考虑家里人多人少订几份的问题。喝光了将盒子一扔,也不会再有用水冲奶瓶的事了。”
不再拣菜,不再生炉子,时间就多了出来。现在每天早起的周老先生做什么呢?“锻炼身体呀!”70岁的周老先生拍拍胸脯:“我的身体可好了。每天运动1小时,吃点子女送来的蜂王浆、西洋参等补品,再到5里地以外的大超市逛逛。不要太惬意。”
现在,周老先生还是要倒垃圾的,不过,垃圾中主要是各种包装盒、包装袋、易拉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