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同龄的山西省供销社系统,曾经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大宗物资到百姓的针头线脑,从商品的计划、调拨到供应,从城市到山庄窝铺,供销社在沟通城乡物资,促进商品流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供销社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然而在近三年的努力下,供销社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到2001年实现利润92万元,利润增幅居全国供销系统之首。
从2000年起省供销社持续完成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坚持帮农增收、助农致富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盐业、棉林、农资为主的“三大工程”建设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盐业公司认真落实食盐专营政策,碘盐合格率、覆盖率达95%以上,2001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8亿元,利润2006万元。“基础工程”的基础更加牢固。农资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辐射11个市地的经农资配送网络,形成了网上配送、网上交易、网上管理的电子商务系统。到2001年度,完成销售60036万元,实现纯利润119万元。棉麻公司坚持“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继续发挥棉花流通的主渠道作用,2001年底销售收入8.5万元。
在加大内部改革的同时,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的原则, 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全省初步形成了“公司十专业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到2001年全省共有各类专业社500多个,入社农民5万多户,各类专业社共为农民增加收入8192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创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先后创办了105个为农服务中心,551个综合服务部,3554个服务站,631个庄稼医院。供销社逐步成为联系市场和农民的桥梁。
展望篇: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供销社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强化为农服务手段。
加快基层社改造,树立为农服务新形象。
建设一批专业性和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这是山西台记者任云红、吕兵、朱建斌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