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婚夫是中、老、越边境线上一个哨所里的军官,那里素有“一鸡鸣三国”之称。因为我在成都,我们俩一年只能见一次面;由于他所在的哨所没有电话,我们只能靠鸿雁传书以诉相思之苦。可就从我们俩的情书里就能见证祖国这几年的变化。
据我的未婚夫讲,从他的哨所仅到昆明坐车摇摇晃晃最快也得二十四个小时。这遥远的距离见证了我们的爱情。我和他刚谈恋爱时每天至少给他写一封情书,他也如此。我们俩的情书最快也要九天时间才能收到,要是遇到天气变化,公路塌方等情况那就遥遥无期了。那年秋天我千辛万苦地为他织了一件毛衣,满心欢喜地给他邮去,可等到他收到的时侯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虽然他在信中告诉我这件毛衣我织得怎么怎么漂亮,他如何如何喜欢,可我还是哭了,原因是没能让心爱的人在冬天里穿上。
去年初夏,中国移动通信的网络铺设到了边防线,我给他买了一部手机,为的是能发短信。虽然短信只能发几十个字,但比起写情书来不知好了多少倍,至少它比情书速度快。如果有个急事还能通通话。自从有了手机,我们俩几乎与信纸告别了,用他的话来讲:“短信方便又便宜,还能随时点点名,抽查你的在位率,免得红杏出墙!”
今年春天,他部队的军网装到了哨所,他也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于是,我们俩的恋爱方式又从短信升级到了网络。我们俩每天都为对方发至少一封电子邮件以“联络感情”。除发邮件、照片、电子贺卡、谈恋爱外,我们俩还在网络上修改稿子,投稿。网络不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使我们俩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硕果累累。他今年不但被上级评为“先进报道个人”,还多次受到嘉奖。我仅今年上半年就发表了近一百篇作品。
从我们2000年春天相爱到现在,普普通通的情书见证了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爱情也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变化。
作者 韩娟 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