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镇上的农民卖掉耕牛,丢弃锄头,住进城里人住的单元楼,似乎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但是发展小城镇建设,让现在的城镇城市化连接起城市和农村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近几年,阳泉郊区的几个城镇在这方面发展很快,成为我省小城镇建设的典范。
(现场)提起农村,人们总是想到土窑洞、土灶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近几年随着我省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身后的这小洋楼就是阳泉郊区河底镇红土岩村农民刚刚竣工的住宅。
农民张富海是村里的中等户,今年他凑了点钱买下了村里第一批改造的住宅。
和新家相比老张家的旧窑洞显得寒酸了许多。这回村里和老张家一起迁入新居的有8户人家,这只是河底镇小城镇建设的一个试点。
和河底镇相比,阳泉郊区荫营镇的小城镇建设起步要艰难的多。荫营镇是阳泉郊区人口最密集,工业最集中的城镇。全镇基本没有国有土地,房产权也大部分属于农民自己。小城镇建设的第一步必须首先改造农民住宅。
艰难的起步工作已经过去。这里是阳泉郊区的荫营镇,看起来这里和大城市的社区一样,有水有电有暖气,不过不同的是这些单元房住着昔日手拿锄头、鞭赶牲口的农民。
在改造中,镇上入住住宅小区的已经有603户,小区还有空房,鼓励附近村的农民购买并放开了小城镇户口的限制。
目前小城镇建设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工,主要是一些商贸、教育和文化中心建设。而对于一些多年形成的老企业的改造也在小城镇建设的范围内。
目前的荫营镇东面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已具雏形,西面是正待改造的旧城。新旧的交界在这里清晰的显现。
让农村向城市转化,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中、市场集中这是个艰巨的工程。尤其对于山西这个山区多、农业人口多、贫困地区多的省份,现代文明是人所共想的,小城镇的成功建设将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山西电视台:赵华琳 程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