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动力,很难想象没有电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但在我国许多农村,用电不畅、用电太贵一直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998年以前,在农村“三电现象”(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和“三乱现象”(乱收费、乱加价、乱摊派)大量存在,同时农村电力设备普遍老化,线损耗电巨大,不仅导致农村生活中安全隐患增多,而且作为不必要的电力运行成本摊派到农村电价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民的负担。
1998年10月,国务院下发文件,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请示,并将其确定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投资领域,安排了包括国债在内的资金1893亿元作为农网改造的基本金。国家要求按照“两改一同价”(即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和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的原则,对城乡低压电网实行统一管理,取消各级政府的价外加价。
至2001年底,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电力系统职工三年多的努力,第一批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的2400多个县,使1380万无电人口用上了电,全国农村低压线损率也普遍从改造前的20%-30%降到了12%以下,加上农村电价收费方面的大力整顿,全国农村到户电价每千瓦时平均下降了0.13元。这样,全国已有约50%以上的县实现了县内居民生活用电同价,还有一些省市,如上海、江苏等,已经实现了全省(区、市)居民生活用电同价。与三年前相比,现在全国农民每年可减轻的电费负担为350亿元,同时用电条件和供电质量的改善也有力地刺激了农村对电力的需求。三年多来,全国县及县以下用电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达到10%,部分地区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全国低压电网改造面还只有60%,为此,第二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计划安排资金约1000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届时,全国农村低压电网的改造面平均将达到90%以上,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价,并且农村用电费用会进一步降低。
实践证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因此,这一工程在广大农村地区被称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受到普遍欢迎,被农民视为党的“三个代表”精神的具体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