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董鑫 摄像: 俞乐观
来到刘宏的家,仿佛是走进了几百年前的一个中国家庭:红木镂花家具,乾隆年制造的花瓶、字画、座钟,还有民国时候的留声机,这用的、摆的、玩的全是古董或仿制品。为了追求和谐统一,主人刘宏把家用电器也干脆涂成了红?褐色。
刘宏,是南宁电视台的摄影记者,更是一位有着多年收藏古玩经历的爱好者。说起收藏,他有着源自内心的无穷快乐。
采访:广西南宁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 刘宏
“有值钱的,也有不值钱的,就是一些工艺品。我主要就是追求一种艺术氛围,不一定非要是玩古董,也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工薪阶层也不可能处处都是买很值钱的东西。追求这么一种氛围以后,使自己心情愉快就可以了。”
这些古籍、字画、小工艺品都是刘宏利用节假日和出差的闲暇时间从中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和地摊上淘金一样淘来的。对于刘宏来说,收藏是领悟历史的最好方法,每当有所收获,他都要和妻子一起品味把玩。
采访:广西南宁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 刘宏
“这是如意,过去王公大臣出门的时候,要有什么官宦什么的 托着他走。你就这样拿着,这样拿着,我就这样走,往前走,这就对了,这就是如意。”
其实,古玩的收藏需要缘份,这也是南宁颇有名气的带钩收藏大王李钟全的收藏心得。古往今来,凡是古董、珍玩大都不会被一个家族传承下去,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断易主;于是,缘分对收藏爱好者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而李钟泉要算是和带钩最合缘的人了。带钩,虽然是古代衣着中的一个很小的物件,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初,人们束紧腰带是用绳子,后来,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人们才拥有了实用饰物--带钩。
采访:带钩收藏者 李钟全
“它其实开始使用的时候,也是当时,也是用那种搭带,那种纤维做的皮带来扣的,但是那种不实用,容易脏,容易烂,后来知道使用革带,用动物的皮拿来做皮带。用动物的皮做皮带的话 ,原来那种很软的钩你没法钩了,有的人找到石、铜、玉那种钩才能钩得住韧性比较大的东西,来做个扣,所以开始出现带扣了,当时还是实用的。”
古时候,人们非常看重身上的佩饰,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外表,而且体现身分和等级。为了验证这皮带钩是两千多年前的用品,李钟全两次去西安到秦始皇兵马俑身上找佐证,当他看到自己收藏的带钩,同秦俑身上的带钩一模一样的时候,欣喜不已。
采访:带钩收藏者 李钟全
“其实秦汉时期它很发达了,用起来各方面都是很实用,都是很实用的东西,特别是部队。部队用的服装里面都统一有皮带扣 ,它的扣比较单一,那种扣是条形多点,但是其它的形状都各异了, 有人什么都有,所以一直下来是这种情况。”
和李钟全一样,冯直的收藏也很特别。冯直的父亲曾经是开旅店的,这使得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各式枕头。今天冯直收藏了大约200多件枕具,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堪称是中国第一人。 在不大的家中, 到处都是他收藏的枕具。一谈起这枕头里的掌故,冯直就会滔滔不绝。
采访:枕具收藏者 冯直
“以前有一个孝子,很孝敬父母。他呢,在北方的夏天,是炕。到了夏天,他就不在炕上睡,他就炕下睡,让蚊子先叮他,不让它叮他父母。冬天他就在炕上,以前农民是很苦的,他就让他老人垫着他睡觉,用他的体温来温暖他父母,所以这就是一个传说。”
枕头普及到庶民百姓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到宋朝时更是达到巅峰,那时各种枕具不仅造型优美而且非常实用。虽然枕具是家家必备之品,但到近代时,从前的枕具保存下来的却很少,因此每当冯直收藏到喜欢的枕具,都会枕在脖子底下睡上几天。
采访:枕具收藏者 冯直
“现在我看电视,我用木枕枕,夏天我就换瓷枕枕,凉快,这是布枕没有的效果。”
有人说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收藏家相对会变少,而收藏爱好者却会越来越多,而且他们收藏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采访:军品收藏者 谢一凌
“像不像大兵瑞恩,你看这功能,还有两个功能,防火,打仗要防火。”
谢一凌的家,就象一座小型的私人军品“收藏馆”。这里不仅到处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军服、背包、徽章、肩章、水壶,以及各种各样的头盔,甚至还有一架退役了的军用电台。
采访:军品收藏者 谢一凌
“这电台是当时领导用的,大概是团级军级他们用的。发电,他是到野外,因为没有电,就靠这个发电。”
其实不管是带钩收藏、瓷枕收藏,还是军品收藏,虽然有些藏品的价值也许高不到哪去,但个性化收藏爱好者在今天的中国确实是越来越多。每当谢一凌这样打扮着出现在南宁市街头的时候,总会引来人们好奇的目光,但不管人们如何疑惑,这曾经被视为神秘的“收藏”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即,它已成为众多中国人玩得起的平民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