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鄂尔多斯]《穿沙路的今天》2003-55(176)


  编导:崔亚卿 摄像:郭浩 张铮

  这是一条普通的路,咋看上去和其它地方的路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这又是一条不寻常的路,因为,这是一条横穿在沙漠里的穿沙路。

  在鄂尔多斯地区有著名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分别在鄂尔多斯杭锦旗和乌审旗境内,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饱受风沙的危害和行路的艰难,想要从沙海里出去,不但要走一天左右的路程,还要面对茫茫荒漠中迷路、死亡的危险;长期以来,沙漠里的人出去难,外面的人进来难。

  原伊克昭盟文艺工作团,是今天鄂尔多斯歌舞团的前身,越世杰是文工团的第一任团长,当年团里的演出任务是要走遍鄂尔多斯地区所有的乡村。

  50年代末,处在毛乌素沙漠的乌审召人开始了防风治沙,植树铺路。由于受环境和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当时的穿沙路是用砂石土铺就的。

  到了1996年,被库布其沙漠困扰着的杭锦旗人用四年的时间,走进大漠深处,修起了长100多公里的穿沙路,这是一条连接千万人心血的穿沙路,是一条两旁铺满植被的绿色长廊,还是一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一条穿沙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穿沙路57公里处,立着一个写有沙湖渔村和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的牌子,这个牌子的主人,是一位生活在沙漠里的牧民,叫巴音门肯,在他经营的沙湖度假村,还可以看到旅游旺季时,挂起的收费招牌。

  巴音门肯早年当过兵,还是喀查里的村干部,自从穿沙路修好以后,他的思路一下子又拓宽了许多。

  在自家承包的草场里,他发现了一个自然形成的水湖,于是每逢雨天他就将雨水改道汇积到湖里,湖里的水也就越来越多;巴音门肯在湖里养鱼,湖边种上芦苇,湖旁盖起蒙古包,依靠穿沙路,搞起了吃、住、玩一体化的生态旅游,这个沙湖渔村还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的游人,一年下来,巴音门肯的收入明显增加;沙漠里做旅游生意,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事情。

  进入冬季,是旅游的淡季,巴音门肯也就闲了下来,有时间他还是喜欢到自己的渔村来看看,通过一年经营上的摸索,他期待着明年的旅游季节,会有更好的收入。

  巴音门肯的家离巴音乌苏镇不远,这个镇的能源十分丰富,盛产盐、硝、碱,大面积的盐湖成为这个镇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货物外运要绕道1百多公里,现在杭锦旗的穿沙路直接从镇中穿过,原来要走十几个小时的路,如今只需1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

  路通了,经济也跟着发展起来,巴音乌苏镇最初在杭锦旗规模最小、收入最低,现在已经排在9个乡镇中的前列。

  很多外地的生意人因为道路的改观,将生意做到了这里。

  原来给人们带来磨难的沙漠,如今因为穿沙路的修建,被人们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在穿沙路旁除了沙湖旅游度假村、化工厂,还有沙漠响沙带动的旅游产业,一条穿沙路,让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感到非常的亲切和温暖,生活在沙漠里的人们,再也不会为走路发愁。

  穿沙路的修建,同时开启了鄂尔多斯地区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目前,乡与乡之间通了公路,村子的通车率也达到98%,牧民的生活也随着道路的畅通有了新的起色。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