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徐小燕 摄像:刘畅
“九月花潮人影乱,十里香风动菊城,”这是《菊花吟》中的诗句。大凡了解开封文化的人,都知道这“十里香风”的“香”不仅是指菊香,还包括开封人挥毫洒下的翰墨香。
开封的书画源远流长,蜚声中外,有一大批颇有造诣的书画家。且不说他们,就看这些围在长卷前书写的孩子;最小的才三岁,最大的也不过15岁。虽然他们稚气未脱,但一个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毛笔挥出,留下一行行工整、漂亮的字迹。
采访:河南开封市书法家学会名誉主席韩伟业
“咱知道抓体育,抓戏曲都是从娃娃抓起,我想抓书法也应当从娃娃抓起。开封市目前少儿书法学习班还是比较多的。像开封市青少年宫,开封市书法家带一些少儿徒弟的比较多。”
由于重视从娃娃抓起,开封的少儿书法爱好者特别多,训练也很正规。近两年,他们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大显身手,获得了200个一等奖,380个二等奖,如此骄人的成绩,让人赞叹不已。
采访:河南开封市书法家学会名誉主席韩伟业
“同我们把写好汉字当成素质来训练,所以老师把少儿书法作为一种基础训练,要打好基础。老师要做一个明白老师,教他临好字帖,继承好传统,将来他才有后劲,不能急功近利。”
采访:河南开封市小学生 刘姝伽
“有时候写得不好,路老师手把手地教我,而且有时候写不好的时候,路老师耐心地教我,不是大声喊。”
采访:河南开封市书法家 路言宝
“教学生方面是比较认真,基本上是言传身教都有,有时候学生要一个个对着讲,一个个吃小灶。”
开封市的少儿书法业绩不俗,全市的整体水平,同样令人刮目相看。目前开封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七十多人,比例之高,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名列前茅。人才济济,队伍庞大,参加比赛获奖的几率自然也多。在全国第七届书法展览上,开封市书法家入选近二十人,排在19个省的前面。
开封的书法之所以具有 较高水平,与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自古以来,开封的书法人才层出不穷。如东汉的蔡邕,北魏的郑道昭。到了北宋,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达到新的高峰,当时书坛的四大泰斗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都曾在这里做官,他们的书风遗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采访:河南开封市书法家学会名誉主席韩伟业
“开封有相当多的名师,像过去已经逝世的于安澜教授,武慕姚教授,那都是很大的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又是书法理论家,我想与这个传承有关。还有群众的促,开封的书法爱好者和唱京戏,唱歌一样,有追星族,这本身对大家就是一个促进。开封市懂行的人比较多,相当于京剧票友比较多,戏迷比较多,爱好者比较多。”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开封书法界的一大优势,但要充分调动从事各种职业的书法爱好者的积极性,还需要不断提高和深化他们的对练好书法的认识,把写字当作一种大文化来对待。
通过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许多人体会到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练好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观念,还可以拓展人们的形象思维,培养学习古代诗词和其他方面知识的兴趣,提高语言文学修养,得到许多“字外功夫。”
采访:河南开封市书法家学会名誉主席韩伟业
“打开人类智慧有三把钥匙,一个叫音符,一个叫阿拉伯数字,一个就是文字,我们把它当作三大国粹来对待了。咱知道三大国粹一个是京剧,一个是中医,一个就是书画。你只有认识提高上去以后,你干起来就更主动了,你永远都不会知足。”
由于书法艺术在开封受到群众的普遍喜爱,得到广泛普及,为更好地继承、弘扬这门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开封市退休干部李公涛先生,自筹资金,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开封龙亭湖西畔建成了中国翰园碑林。
翰园碑林占地百余亩,分为园林、碑廊两大景观区,3700多块书画碑刻瑰宝镶嵌在碑廊之中。它们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之大成,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发展史,从殷商甲骨文开始,每个朝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都有,是一座大型文化艺术宝库。
采访:河南开封市中国翰园碑林工作人员 姜斌
“很多书法爱好者,包括一些书法家都慕名而来,来欣赏我们的碑刻艺术,来欣赏这些书法艺术。每年我们还定期举办一些书法笔会,全国的书法交流,研讨会。”
中国翰园碑林落成后,不仅是中国书法爱好者学习,观摩的殿堂,同时引起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书画界的关注和兴趣,成为开封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