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章晶 赵杉 摄像:梁涛
在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一座新落成的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它是山东大学与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开办的学院,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定点培养,学院本身也是山东省立的高性能计算中心。齐鲁软件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大专院校与社会力量携手联办的软件学院,它是山东大学“全方位开放办学”政策结出的硕果。
采访内容:山东大学校长 展涛
“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你必须把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当然你应该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科技的进步,同时你还承担着引领文明进步这样的历史使命,但是不管这些内容是怎样的,都必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这种社会责任,那么根据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山东大学就逐步地提炼确立出了全方位的开放式的发展战略。”
遵循着全方位开放式的办学方针,山东大学与好几所全国其它知名高校开展了联合办学,集中各院校优势来培养人才的举措。同时,它还聘请了像台湾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山东省籍著名作家莫言等社会知名人士来山大当客座教授,充实提高了山大的教学力量。山大的全方位开放式政策,与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在不久前,2001年10月,山大迎来了它的百年诞辰,山东大学的前身是山东大学堂,它成立于二十世纪初,是在京师大学堂之外,全国成立的第二所大学,由于坐落在济南,它就继承了古代齐鲁大地上“百家争鸣”的开放式办学的传统。
采访: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主编 蔡德贵
“到战国时候,在齐国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因为采取的是开门式的办学方针,所以当时其他各国的著名学者也都到了齐国,到了稷下学宫,这个地方为学者们盖了高门大屋,用优厚的待遇把许多家、许多派的著名学者都吸引到这儿来了。结果就在稷下学宫这个地方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开放式办学的学术风气,使山大很快就成为名噪一时的学术重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吸引了一批像沈从文、老舍、闻一多、洪深等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此任教。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大又迎来了一次“百家争鸣”的高潮,当时山大教师们创办的学术刊物《文史哲》敢于以开放的胸怀刊登各种观点的来稿,成为当时的“期刊之王”,是毛泽东主席案头必备的杂志。当时的山大毕业生李希凡,因此成为毛泽东特别关注的人物。
采访:中国艺术研究院前院长 李希凡
“所以在它一开始创刊的时候就是百家争鸣,这个也不论资排辈,我有几篇跟老师辈的探讨学术问题的文章,都先发表在那里。”
采访: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主编 蔡德贵
“1954年的第九期文史哲把李希凡这篇文章全文发表了,发表了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全国很多人的响应,他因为在这篇文章里面对玉屏波有关红楼梦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个批判正好被当时的毛泽东主席看到了,他就跟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信,希望在全国引起讨论,所以他这篇文章当时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今天的《文史哲》每期发行量仍然达到了三千多册,是全国大学校刊中发行量最大的。它那注重学术质量,开放的眼光和胸怀,至今仍然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敬重和称道。
在山大曾经流传一个佳话,著名诗人臧克家投考山大的时候,语文考了98的高分,而数学竟然是零分。当时的文学系主任闻一多爱惜人才,还是最终录取了他。
在山大教授刘大均的身上也发生过一个类似的故事,1978年,他以一篇出色的研究易学的论文,被山大从工人直接聘为教师,使他最终成为中国国内研究易学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他满怀感激地向我们赞美了山大的优良传统。
采访:山东大学全国易学研究中心主任 刘大均
山东大学向来有这种重视人才,不拘一格发掘人才这样的传统,像我们最有名的诗人臧克家先生他的数学和文学考的成绩差异之大,这个是大家伙都知道的,但是还是仍然被录取,像我们学校最有名的史学家童书业先生,据我所知他是小学毕业,但是成为非常有名的史学家。
如今,刘大均领导的易学教研室,已经成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和全国易学的研究中心,中心出版的《易学研究》成为国内惟一专门研究易学的学术期刊,他教的学生中已有许多人成为了博士生导师。
开放式的办学还为山大带来了重要的科技进步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教授领导的山东大学晶体研究所,是国家在晶体研究方面惟一的重点实验室,它引进了台湾商人的四千万资金建立了晶体材料开发中心。在中心内研发和生产了许多在科技和国防工业紧缺的晶体材料,每年都取得数亿元的经济效益。蒋民华教授如今已是国际知名的功能材料学家,并多次出任国家863计划功能材料组首席科学家。
由于奉行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政策,今天的山东大学,有一批造诣深厚的教授学者云集山大。山东大学将逐步成为我国华东地区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正在逐步建设成为综合性、开放性、研究性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