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高跃 高萱 摄像:高嵩 张巍
我是镇江人,一直是在镇江长大的,对镇江的山山水水我很有感情,因为我是镇江人。
我作为一个镇江的一个市民,对我们家乡的一种热爱,同时呢也关心我们城市的变化,作为市民来说总希望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
是啊,作为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生在这里长的镇江人来讲,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更富饶,镇江市这几年的城市建设是突飞猛进的。让镇江市民最津津乐道的是,在不长的时间里,镇江市就完成了几大工程,建设大市上广场,“引资大员”长江的改造,重建芙蓉楼等。镇江人把大市口广场称作他们的大客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这里程度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除,在这里观水景,只见珠帘浮动,水花飞溅,景色优美,广场中心区内的大型喷泉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给城市增添了几分欢乐祥和的气氛。
镇江人如此重视城市建设,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城市形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城市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良性发展的起点和人民生活的载体,只有城市景美了,才能凝聚人心,吸引外资,很多镇江市民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力贡献。
大市口多少年来都是镇江市的中心地带和黄金地段,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市,这些破旧的房屋与旁边的高楼相比显得格格不入,镇江市决定在2001年将大市口地区的401户居人搬迁到别处,然后在原地修建一个中心广场绿地,剪子巷60号,居住的是樊建中一家。
52年前,樊建中就出生在这里,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全部人生经历都浓缩在这座房子里,他家里四世同堂,还经营着一个小杂货店,樊建中已经退休了,他家人的生活来源于这个小杂货店。政府决定在2001年二月要当地的居人全部搬出。对于搬迁老樊和他父亲没什么意见,但他儿子确有些想不通。
采访樊建中
“这个(小)儿子还没想得通呢,都不肯起床,小儿子24岁了,你说我们家里面全部思想统一了,那是假话一句。我们纯属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一个家长制,一个集中制,走没得话说,不要七嘴八舌的了,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镇江市的市容市貌要改变了可能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可以引进到外资了,有个良好的环境了,外资就来了,应该说我们这些人家也做了自己的贡献吧。”
采访老樊父亲
“现在我们城市建设,我是非常拥护的,因为城市建设,这是国家大事,我们要服从整体利益才有个人利益。”
虽然固土难离但2001年2月25日,这一天樊建中开始搬家了,樊建中一家终于搬走了,离开了他们已经居住了52年的剪子巷,在不久的将来,大市口的危旧房将彻底在镇江消失,几天后,樊建中又出现在剪子巷,在这里毕竟留下了他半个世纪的记忆。
一座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是历代的城市居民努力创造的结果,或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用每天拍一张照片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下大市口广场建设的全过程,以次表达一个生活在镇江的普通市民衷心希望这座城市美丽,富饶的愿望,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和作为镇江人的自豪。从2001年4月25日开始,他每天带上自己的照相机,在一座大厦15楼拍摄一张大市口广塔的建设全景,直至2001年9月13日,大市口广场开放迎接第一批客人。
为了坚持每天拍摄,他放弃了暑假和孩子去青岛的旅游计划,在140多幅照片中,惟有2001年9月4日、5日两天的照片是请朋友代拍的,因为当时他必须到上海出差,这中付出这种毅力来自那里。
他叫张维立,一名普通的镇江人。
采访
“当时我主要考虑,我作为一个镇江的市民,对我们家乡的一种热爱,同时呢也关心我们城市的变化,作为市民来说总希望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那么这样我们同时有一个休息的好的环境,那么对我们整个镇江的招商引资也将起着很大的作用,拍了这组照片当然放弃了很多休息的时间,那么不管刮风下雨都每天坚持拍,拍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作为我们镇江城建史上第一次的创举,那么同时我也将这本长的城市客厅的画卷赠送给了市政府。”
如果你是从沪宁高速公路进入镇江市区的话,一定会对这全长15.6公里的“引资大道”留下深刻印象,他表达了镇江人民对八方来客的一片热忱。
风景优美的长江路,开阔平坦,树木常青,它是镇江第一条园林景观式的城市干道,沿江雕花的,白玉石栏杆,点缀在大江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为这里增添了几分魅力。
求富思变,环境先行。现在在全市人民的努力,镇江正朝着“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现代生态城市的目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