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高跃 高萱 摄像:高嵩 张巍
镇江市仓巷69号,是座老宅子。建于清光绪年间,从外观上看,除了古老以外,普普通通。它原来的主人叫张云鹏。是民国时期镇江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医。
清晨,住在老宅里的一家人都各自忙着每天早上所要做的事,张云鹏的次子张松祥做着他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给院子里的花木浇水。这是他们多年的生活习惯。
这座院子不大,但进得门来,却给人一种曲径通幽,雅致含蓄的感觉。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庭院式民居,从进宅门算起,共有四进庭院,前三进为前庭院,第四进为后院。整座院落利用腰门、回廊、照壁、亭台,将空间布置得错落有致,疏密有间。再用山石、水池、花木点缀其间。给人一种移步有景,景藏其中的精巧别致之感。这体现出主人不尚浮华,但却追求造化的文人品位。
张松祥是张云鹏的二儿子,和哥哥一样,兄弟俩都子承父业。选择了医生的职业。如今,兄弟俩在镇江中医界都名气不小。共同为这个中医世家延续着济世好生的传统美德。
兄弟俩都出生在这座老宅子里,这石桌、石凳、和门前的石元宝,是哥俩儿时玩耍的地方。虽然现在两人早已都成家立业,年过半百,但两家人依然和睦的同住在这座老宅中。共用一个堂屋,同在一个锅里吃饭。老宅中充满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亲情。
今天是周末,张云鹏的大女儿,张松霞,回来看望两个弟弟。虽然她没有和弟弟们一起,住在父亲留下的老宅中,但他们姐弟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心好象从来没有分开过。坐在石桌边,喝喝茶,聊聊天读读书,看看报,在轻松和睦的气氛中,享受着前人留下的福荫。
这座老宅子,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能在高楼的夹缝中原地原貌的保存到今天,张松本,张松祥兄弟俩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十几年前,镇江市实施大规模旧房改造,张家老宅也在拆迁范围内。当时开发商给张氏兄弟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因为父母的遗嘱,言犹在耳,两兄弟不为所动。
采访张云鹏次子张松祥
“当时保护这个房子,爱护家里的一草一木,包括所有这些文物的收藏,从我们懂事开始就知道,就知道母亲是怎么样过来的,怎么样保护过来的,如果在这我们这代上把它毁掉,对不起老祖宗,更对不起我死去的母亲。”
1994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自筹资金二十万,用老工艺、老材料,对祖宅进行了一次保护性的修缮。按照文物保护整旧如旧的原则,老宅修缮需要补充大量,清末民初时期的小青砖。为此兄弟俩利用下班时间,和公休日,那里有旧城改造工程,就往那里跑。在旧房的废墟里,一层层的翻,一块块的找。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终于凑足了材料,修缮了老宅。
通过兄弟俩多年的努力,2000年,保护下来的先父故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本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被誉为“遗产保护的一个杰出案例”。
自此,张云鹏故居名扬四方。
除了这座宅院,张云鹏先生生前还收藏了许多,名人字画,和古董文玩。
面对这些珍贵的祖传遗产,他们采取了分散保管的方法。
哥哥保管字画,弟弟保管瓷器。他们将这称之为分工不分家。全家人共同保护父母留下的这份遗产。
张云鹏先生生前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留给后人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德留给后人。张云鹏的夫人生前也留下三条遗嘱:一。她过世后,希望儿女团结和睦,二。不准变卖家产。三。张家后人要继承祖业,学医。
今天,父母的遗训、遗嘱,张氏的儿女们,通过努力都做到了。而且都做的很好。
张氏兄弟为保护文化遗产所作的尝试和努力在成为遗产保护杰出案例的同时,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树立了一个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