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推动经济的发展;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日益凸显。伴随着知识经济在中国的兴起,中关村这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源地越来越多地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
采访:
中关村电脑销售人员
电脑产业全国看北京,北京看中关村。
采访:北京大学生
(中关村)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很新的东西,最新的科技产品什么的,我觉得这些对年轻人特别有吸引力。
采访: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东
在中关村你可以看到很多种创业成功的故事,你可以结识很多这方面的朋友。
采访: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
如果用友不是放在中关村,我想我们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发展的结果,那么我们公司从创立到发展,包括以后的再发展,我们都会在中关村。
采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沈向洋
如果我们要去测一下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IQ智商的高密度来讲的话,全世界可能首推中关村。
采访:日本留学归国创业人员殷实我们这些留学生呢回来以后,首选就在中关村。
中关村发展的历史要追溯到1980年。当时,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员陈春先三次到美国考察,看到硅谷有许多科学家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将实验室里研究出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这对于长年从事科学研究的陈春先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震动。
采访:原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 陈春先
我们的成果都停留在办展览会,没有变成社会的财富,变成国家需要的产品,而人家的转化过程非常快。当时大概美国是400多亿美元的(年)产值,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回国后不久,陈春先就向中科院提出请求,创办了一个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便是中关村最早的高科技企业雏形。这件事当年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甚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但很快,陈春先的做法就得到了肯定。在中关村,许多与陈春先一样的科学家纷纷走出院所,创办公司,形成了著名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而随着中关村的科技企业越办越多,1988年,作为试点,中关村被正式批准为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试验区。
采访: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王德禄
可以说1988年是科学家的探索加上了政府的探索,由于高新区的成立,那么就出现了一批一两个亿销售额规模的这样一些企业。
不过,在当时的中关村,大部分企业赖以生存的手段都是为国外的大厂商做产品代理,经营利润虽然丰厚,却无法形成我们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直到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深化改革、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中关村试验区内掀起了二次创业的浪潮。正是从1992年起,联想等一批科技企业真正走上了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1992年,联想在上地的生产基地正式开工投产;
1993年,联想推出我国第一台586电脑;
1994年联想获准在香港上市;
1995年,中国第一台基于奔腾处理器的微机诞生。
此后的联想一路凯歌高奏,从单纯的硬件设备提供商逐渐发展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如今,联想不仅成为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头羊,而且在全球信息科技企业100强中名列前茅。2002年8月27日,联想自主研制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产品通过专家鉴定,它的运行速度达到了目前世界前500名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第二十四位的水平。回顾十年来联想的高速发展,它的掌门人柳传志感慨万千。
采访:联想集团主席 柳传志
绝不是一开始我就有那么高的抱负,那都谈不上,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我们逐渐、逐渐地走上来了。中关村能够为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一个最适合生长的环境,在两三年以至三五年之内,有大批的高科技企业,能够在中关村能够孵化出来,能够成长壮大。
其实这样的预言在中关村已经不断得到验证。十年间,方正、四通、用友、金山等一大批生于中关村、长于中关村的企业如今都成了规模上亿元的企业巨人。而如果说他们还只能算作是中关村创造的奇迹,无数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则是对中关村十年来发展变迁更有说服力的注解。
采访:
北京隆振元科贸集团公司销售总监 南振刚
中关村政策非常好,(当时)试验区提出来叫鼓励科研开发,鼓励产品销售转向为产品研发,鼓励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倡创造高科技产品,所以这些政策当时对我们的鼓励非常深,很多的大公司、科研企业,好的科研项目都得到了区政府的、试验区的支持,当时鉴于这种环境,我们公司马上就整理自己的思路,马上就注册了我们自己的品牌。
南振刚是中关村许多普通创业者中的一员,从中科院辞职下海后,1993年他在中关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从销售电脑零配件开始,到研发生产自己的品牌电脑,如今已经积累了几千万资产。他的公司和中关村同步走过了十年,目睹中关村的变迁,他的感触的确是发自肺腑。
采访:
北京隆振元科贸集团公司销售总监 南振刚
我觉得要肤浅地说呢,是环境的变化,从最开始的中关村实际是个村的概念,小街小巷,那时候的门脸不过就是三五平米、十几平米的小门脸,现在是海龙、太平洋,宽阔的白颐路,满街的高楼大厦,实际从意识上讲,它真正代表着中国的一个高新的产业,高新的技术,在这些大厦里孕育着,发展着。我觉得没有中关村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没有中关村政府这么好的思路,那么就不会有中关村的今天。
“中关村技术交易中心”技术交易现场
目前,中关村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新技术成果达到几千项,技术种类也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电子信息逐步扩展到软件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以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例,过去由微软公司研制开发的WINDOWS系列产品长期垄断市场,2000年6月开始,中科院下属的中科红旗软件公司正式向市场推出了他们自己研制开发的红旗LINUX产品。目前,几乎在所有的国产品牌电脑中都已经预装了红旗的操作系统,不仅可以为使用者节省数千元的费用,而且使用起来也更加安全。
采访:北京中科红旗软件公司总裁 刘博
一个正版的Windows(软件)加一个正版的Office(软件),大概最少是在5000到6000块钱之间,如果你使用红旗的桌面Linux(软件),或者说我们还有一个产品叫Red Office(软件),它两个加起来不过300多块钱。
正因为如此,在红旗诞生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它就已经走出中关村,飘扬在了大江南北。
采访:北京中科红旗软件公司总裁 刘博
我们红旗的产品现在在台湾也有很多客户,在香港也有很多客户,在澳门也有很多客户。
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十年来中关村的发展变迁,那就是历史给了中关村一个机遇,而中关村还给了世界一个奇迹。十年来,伴随着中关村的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那么创造这些奇迹的源动力究竟来自何处呢?
采访:
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 王志东
中关村作为高科技的试验区,它有很多非常特殊的这样一些政策,这些政策比较适合个人的创业。
采访: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文京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政策就是,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才有几个人的软件服务社,但是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不管你什么性质,你多小的企业,你可以到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去调配人才进来,你可以接受这个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这个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几乎所有中关村的创业者在谈到它的发展时都无一例外地要提到政策。政策的支持始终是中关村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别是1999年6月5日,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之后,为了贯彻中央的指示,中关村制定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的战略规划,今年正好是中关村“三年大变样”的“第三年”,中关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采访: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 刘志华
我觉得三年大变样里恐怕最大的一个变样,应该是我们在法律环境方面实施了变样,不再是政府简单地下红头文件,或者是政府做一些规定,要求企业做什么和不许你做什么,而是我们努力地创造一种环境,让企业在这里尽量地去发展。
在中关村的各项创新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体制创新。对此,它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出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这是我国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来,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将优惠政策固定下来。在这部被称为“基本法”的《条例》中,以保护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作出了多项全国第一的创新性规定。
采访:
联想集团主席 柳传志
这块显出了充分的活力,这活力体现什么,体现在机制的活力、体制的活力。
这是一张看似普通的企业经营执照,然而,这张执照却有可能被载入中国经济发展史册。因为,它是我国第一张无范围经营的企业营业执照。
经营范围: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应经审批的,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的,企业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采访:
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 刘万枫
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个名字的原因吧,叫技术资产经营公司,把技术作为资产来经营,不是特定地指某一个行业,而是把技术作为资产经营,所以我们有幸成为了第一家(无范围经营的公司)。
“无范围经营”不仅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而且是更适应市场规律的做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自主地选择、调整经营的方向。正是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得中关村不仅吸引了北京的人才前来创业,而且吸引了众多的海外学子归国创业。
采访:
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副主任 王士琦
(留学归国人员)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有一半具有博士学位,有30%具有硕士学位。
采访:
日本留学归国创业人员 殷实
从国家对留学生的重视,体现在我们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创业园这些领导对我们留学生企业的关怀,很微小的事情你都感觉到党在给你做后盾,去给你解决一些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今,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象殷实这样的留学归国创业人员已经有了近四千人。与此同时,中关村也吸引世界企业巨头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3家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 1999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首次来到中国就被中关村的创新氛围深深吸引,几个月后,微软中国研究院落户中关村; 2001年末,微软中国研究院又被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采访: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沈向洋
一方面是微软中国研究院很多的研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示微软公司对中国、对整个亚洲地区、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一个承诺。
前不久,著名的网络电脑生产商SUN微系统公司又将中国工程研究院的地址选定在了中关村。众多留学归国人员和世界级企业的加盟不仅为中关村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而且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在实现成为国内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之后,中关村又开始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迈进。预计到2010年使中关村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科技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