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西安]《秦陵边的村庄》


  这位正在给游客签名的老人就是杨志发。十八年前,杨志发与同村的两个乡亲为村里的农田抗旱打井,不经意间揭开了这段两千多年来,不为人知的秘密。

  下和村农民 杨志发:头一天挖觉得很顺利 第二天挖的时候 就发现烧过的红土 硬得很 不好挖 到第三天中午 快下班的时候 我说让拿撅头再挖一层 结果正挖着呢 在井的西北边 一撅头就挖到了瓦人脖子孔 这么大的窟窿

  一九七九年,随着兵马俑博物馆的建成,大批游客纷纷前来参观,平静的下和村变得喧闹起来。村里人根据游客对兵马俑纪念品的需要,几乎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工厂,生产出了大量仿制的兵马俑。如今,这些仿制的兵马俑与下和村的名声一起传向海内外。

  西安市秦陵街道办事处主任 刘三民:国内所有的兵马俑的复制品 基本上都是临潼地区这一带农民做的 但主体是下河村的 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更重要的他们已经把复制品 作为一种大的产业 可以直接和国外国内的一些地区 他们直接可以签单 做一些大的生意

  仿制兵马俑的开发进一步拓宽了村里人致富的思路。村民们把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拿出来展示,结果大受欢迎。

  每天,博物馆门前热闹非凡,下河村的村民把自己手做的手工艺品摆在了兵马俑博物馆旁的工艺品市场,吸引了不少国外的游客。

  下和村村委会副主任 周建琳:开始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时候 由于老外跟咱们语言不通 咱也不知道怎么卖 人家都是乍起一个指头 意思是说十块钱 无管啥东西都是十块钱 那时候物价比较便宜 慢慢以后 村上说要学习外语 妇联上就组织学习简单的对话 学了点英语 日语

  旅游业使过去贫困的下和村变了样。随着旅游产品的不断开发,下河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仅去年全村靠旅游业带来的收入就超过了一亿元。

  西安市秦陵街道办事处主任 刘三民:应该说就是从兵马俑发现之后 开馆之后 下河村的村民 才直接参与了旅游产业 也就是说兵马俑给下河村带来了致富的门路

  在人们的习惯中,过去认为不到长城不算到中国,现在一些外国朋友说,不到兵马俑也不算到中国。今天,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不仅要看兵马俑,他们还想感受这个神奇的村庄,认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六十多岁的杨志发忙碌起来,每天他要为慕名而来大批游客,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虽然很忙,但是他感到很愉快,因为他不仅见证了兵马俑的发现,也见证了下和村的变迁。

  下和村农民 杨志发:过去 这个地方没有啥 村里泥水匠 木匠多 出外打工的多 有了兵马俑开发以后 改变了村里人们的生活 老百姓很高兴 多亏秦始皇兵马俑出现 多亏政府改革开放

  现在,杨志发的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居,过去守着瘠薄的农田抗旱打井,艰难度日的岁月在杨志发的心里,也许会成为抹不去的记忆。但是,村里人过好日子的梦想,正在渐渐的变为现实。他们接下来的想法是要把这一带建成旅游度假村。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