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长江边的狮子山的山顶上。到如今,这座楼建成投入使用仅一年时间,但它的名声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笔写的一篇《阅江楼记》而流传于天下达600年之久。
1360年,当时还没有登基的朱元璋,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其劲敌陈友谅的40万人马,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为纪念这一战事,同时也因为狮子山重要的地理位置,1374年,朱元璋决定在这里兴建阅江楼。
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夏维中:大约在洪武七年的时候,朱元璋想在当时的卢龙山,后来改名狮子山的山上建一个阅江楼,并且亲自写了一篇《阅江楼记》。当时的文武大臣们也纷纷写记来配合,其中一篇非常有名,是大学士宋濂写的《阅江楼记》。这篇《阅江楼记》被收入了《古文观止》,因此影响非常深远
写完《阅江楼记》后,朱元璋动用服刑囚犯,开始在狮子山顶修建建楼用的地基,但时间不长就停工了。为什么写楼记、打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朱元璋在他后来写的《又阅江楼记》中解释说,这一是因为上天托梦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他觉得要先抓眼前最紧迫的大事,三是要集中人力财力修建南京和其老家凤阳的城墙。朱元璋这一停,就让阅江楼停了600多年,此后的旧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再也没有人来操这个心了。尽管如此,这座“有记无楼”的阅江楼却有了不小的名声,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这长江三大名楼齐名。
不能让阅江楼永远停留在纸上,不能让600年的“有记无楼”的遗憾再继续下去。1988年,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政府决定投资兴建阅江楼,并聘请了建筑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设计。
东南大学教授 杜顺宝:因为这个楼,历史上它是有记无楼,所以对我们创作这个楼本身带来了很多灵活性。我们可以根据现代社会上的游览需求来考虑设计。我们主要想这个楼体现一个皇家园林的气派,同时要考虑到具体的地形地貌的特征。因为南京这个地方长江从西南角过来往东拐弯的,而且狮子山地方本身处在南京城墙的西北角上面,这个山的形状也是一个L形的形状。考虑到这么一个地形和长江的具体特征,我们把楼设计成L形,不对称的。
经过三年的努力,下关区完成了征地拆迁、规划方案设计等大量前期工作。1999年2月,阅江楼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整个工期历时30个月。到2001年9月18日,总投资数千万元的阅江楼全面竣工并投入试运营。朱元璋笔下的的这一名楼历经600多个春秋,经过当代南京人的努力从纸上而成了现实。
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这三大历史名楼相比较,南京的阅江楼的特点是依山而建,傍水而成,气势恢宏,尽显皇家建筑的大家风范。
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 杜顺宝:那么我们考虑到朱元璋想盖这个楼,因此楼本身形式采用皇家建筑园林建筑的形式,所以楼本身采用的色彩啊,采用的斗拱啊,采用的屋顶琉璃瓦的色彩,包括里面的彩画,都是考虑到体现皇家园林建筑的一种特点
如今,建有阅江楼的狮子山林木葱郁,护城河三面环抱,古城墙托山连水,长江浪拍岸可闻,从而形成了水包城、城包山、山托楼,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特色,每天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人来此游览观光。参观者中,有人甚至提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新阅江楼记》的征文竞赛,来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