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潮州]国学大师饶宗颐


  编导:陈巍  摄像:朱奕

  1917年的夏天,潮州一条小巷中的饶家出生了一个男孩,父亲为他起名“宗颐”,希望他能师法中国宋代的周敦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大理学家。

  饶家是潮州的名门望族,饶宗颐的父亲饶锷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校,曾任《粤南报》的主笔,可以说是家学渊远。

  而饶家的“天啸楼”曾是当时粤东最负盛名的藏书楼,在这里收藏的书籍曾达十万卷之多,饶宗颐从青少年开始,就在这里饱览群书。

  1935年,由饶锷编辑、饶宗颐补订完成的《潮州艺文志》发表,这是潮州有史以来在艺文方面首次进行系统的著作实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十九岁的饶宗颐一举成名。此后,由于战争,饶宗颐先生开始颠簸流离,最后定居在香港。

  采访:饶宗颐

  “以前是在香港大学教书的,教书有16年。在这16年中间,后来我就去新加坡大学。在这16年中间,有个好处,就是因为香港大学同国际上容易搭上关系,所以我们常常到国外去开会。我第一次出国是1956年到巴黎去,1956、1957、1958年这几年,我都一年到德国,一年到意大利,中间去了不知多少次日本。所以这些同国外的学术界接触得比较早,所以知道学术消息,也知道人家怎么做。”

  饶宗颐先生一直相信,做学问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等多门外语,足迹遍及世界很多地方。1980年饶先生还自费花3个月时间参观了中国33个省市博物馆。这些丰富的阅历,再加上饶先生本人过人的精力和广泛的兴趣,使他的研究涉及到史学、甲骨学、敦煌学、词学、楚辞、目录学、考古学及书画等8大门类。

  五十多年来,饶先生共发表专著五十多部,各种论文四百多篇,内容超过1000万字, 并在多门学科中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国际汉学界有着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采访:饶宗颐

  “我做学问看问题,我觉得是上、下,从四方都有看,不是看某一个局部。因为看小问题要从大问题来看小问题,而且小问题也要回到大问题,这样子来看就比较容易概括。我常常用佛家用的两个字,就是“向上”,“向上”这两个字是禅宗用的,看问题应该从上面看下面,看到下面来,就是变成这样子,四面八方就可以看到。从上看到下,不是从下看到上,我大概是喜欢从上看下来。”

  作为潮州人,饶宗颐先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他是介绍潮州陶瓷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采访饶宗颐

  “很简单的,就是我认为每个地方都应该有它的研究,因为一个国家要从局部作成一个整部,潮学是地方史的一部分,地方史是国史的基础。不是我特别爱好潮学,因为我是潮州人,自己有亲切感,一切的事情从孩子时就了解,所以从这里做起就比理解别人的东西来得更容易、更亲切,我提倡是这个意思。其实每个地区性的都应该有同样的研究价值。”

  于在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饶宗颐先生荣获了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还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学艺术勋章,被香港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等,多年来,饶先生被国内外多所大学授予的荣誉达几十个。

  但饶先生生性淡泊,在他的身上,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传统中国文人的气质。饶先生精通音律、填词,他的书法和山水、人物画也都自称一家,别具一格。

  采访:饶宗颐

  “淡泊是一个人的性格,加上生活,因为我不是太喜欢太热闹,一热闹就不能冷静,不能冷静就不能看问题,不能解决、研究问题。因为一热闹,时间、精神就都向外发泄掉了。我八十多岁了,一直这样。最难得的是健康还可以维持,我就觉得这点可能是上天要我做多一点事情,我自己也不能解释。”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