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南昌]《笔乡文港》2003-015(136)


  编导:马翔宇 摄像:

  眼前这风景如画的江南景致就是南昌的笔乡文港,大凡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们没有人不知道文港,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人们把这里称为华夏笔都。早在二千多年前,制笔工艺由秦朝时期的咸阳人郭解、朱兴传到文港,一直延续到今天,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都写有“光照临川”之笔的颂赋。到了清代文港毛笔更是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成了御用贡笔。

  采访:文港镇村民

  “我爷爷说好像是,从明清时代开始的,明代以后 清代以前,就一直在做毛笔,这个毛笔,以前的毛笔没有这么多品种,后来经过改良以后,品种慢慢多起来了,笔也比以前长,比以前大了,我村里大概有好几百人,三 四百人有,至少有三 四百人做毛笔的。”

  笔市是文港的一大特色,早在唐朝就有了,今天的笔市规模更大了,这里是全国毛笔市场最大的集散地,每到集日,都会有几万人进场交易。

  采访 :顾客

  “这个羊毛没有锋就不能写字,有锋写字就比较经久耐用,我们是祖传的,我爷爷是做笔的,爷爷到我爹爹手上,再传下给我,祖传,做笔主要是垫毛的问题,把羊毛要好,得是北方的,我们南方的不行,在北方那毛 天气冷,把做起来 把羊毛封好,用南方的毛不行,你们家三代都做笔,我三代做笔,三代做毛笔,我儿子还要做笔。”

  早在清朝时期,文港镇上的老字号“紫光阁”文照轩的毛笔,不仅畅销国内并且还远销到越南、日本、新加坡、文港人做的毛笔以尖,齐圆健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在北京、天津、上海都有文笔人开的毛店。

  采访:张华 文港镇四宝堂笔店经理

  我们这是江南第二大皮毛市场,全国各地的皮毛,都会到我们这边来到我们这集中,然后我们在这里直接选料,有些都是从外地调过来的,羊毫是从外地,像狼毫一般在我们本地,我们的笔对观众平民百姓,像大书法家范曾、刘炳森、李锋,到我们这考察的时候,也是用我们的笔题的词。

  文港毛笔大如扫帚小如针,品种繁多,狼毫、羊毫、紫毫、石獾、斗笔、眉笔、条屏、排刷,应有尽有,千百年来,文港人不断创新,毛笔越做越精良,并且还在这笔上大做文章,在笔杆上刻起了徽雕,周信兴就是文港第一个在笔上刻徽雕的。

  采访:周信兴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以前一支大狼毫,就卖一块多钱 二块钱,它定多少钱,定十二块钱一支,精包装的,他定下来了,外宾第一次两百支拿去了,一个月回来,就要五百支 一千支了就是你要多少,有多少可以销多少,在外面很抢手的。”

  周信兴在毛笔上的一雕一刻,让文港的毛笔升值了,当然他追求的其实还是文港毛笔的艺术价值。悠久的历史,纯熟的工艺和精湛的制作是文港毛笔经久不衰的常盛之道,文笔毛笔刚中有柔,能硬能软,吸水性强,锋如一根线,写起字来收得拢,撤得开,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文港人把这精道的制笔工艺祖辈传下来。

  刘文学是文港小有名气的画家,走上这条路,是与父亲一起卖毛笔时开始的,他家的毛笔曾供给李可染、范曾等大书画家使用,耳闻目染,从卖毛笔几年下来,刘文学也成了画家。

  采访:刘文学

  “1983年我高中毕业,随着我父亲去外面推销毛笔,因为我们是笔乡,文港文化底蕴比较丰厚,宋代出来一个大宰相晏殊,开山鼻祖的婉约派诗人,所以他父子俩,都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很多人,所以说在丰厚的底蕴这个地方,得到了当代一些,像李可染、启功、范曾、任庸、周思聪,这些大家的精心指点,所以自己的艺术,有些长进。”

  小小一支毛笔,让文港人做出了大文章,如今文港镇的毛笔产值达到七、八个亿,全镇80%的劳动人口都在从事毛笔生意,今天,文港的年轻人把文化传承下来,一支毛笔实实在在养活一家人和一个田圆之梦,千万支毛笔,描绘成一个锦绣江南的百年繁华,这里充满了文港人的聪明和智慧。

  在宋代的时候 苏东坡那个时候,在江西,他就已经开始用江西笔了其实如果再说早一点,王羲之在咱们临川,当内史的时候,也就已经开始用江西笔了,江西笔出来,它就能做到羊毫、狼毫、尖毫、紫毫,江西笔全部都能做。

  有画家说,一支好的毛笔可以影响一个画派,一支毛笔在两千年里改变了文港人的生活方式,不知道在千百年后,文港人又会在生活上发生怎样的变化。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