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武汉杂技团的演员罗文洁在国际杂技节上表演的《顶碗》,这个节目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是没有的,它是武汉杂技团的一个传统的优秀节目,罗文洁是武汉杂技团第五代顶碗演员。
第一代顶碗演员是夏菊花,她在1956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金奖,这也是中国杂技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那么,夏菊花为什么会获此殊荣呢?
这个动作叫脚面夹碗,在她之前没有人这么做过,这个动作是对过去顶碗节目很大的突破,她头上顶了12个江西景德镇的大瓷碗,每个重约4-5两,也就是说有近6斤的重量在她的头上。
这个动作叫十字单手顶,这也是她的独创,把这个动作由静止变成了360度旋转,也是她的独创。
另外,夏菊花在凳子上做的这个动作,叫单层单飞燕,如果是在两层凳子上做动作,叫“双层双飞燕”,在凳子上加上木棍,叫“单层单飞燕拐子顶”和“双层双飞燕拐子顶”。这些动作都是她在前人的基础上独创的,在五六十年代,是最高难的动作。
采访:
再就是我们团的的第二代顶碗演员和第三代顶碗演员,就是在继承夏老师的顶碗节目的动作上,创新和发展了单人柔术顶碗,完了以后就是第四代,就是李黎萍,她是在单人柔术顶碗的基础上,有突破和发展,比方说,她的动作就是鸟龙绞柱、还有小绞柱、还有咬花,属于她的突破点。
罗文洁是李黎萍突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比如李黎萍的鸟龙绞柱可以旋转360度,而罗文洁则发展到可以旋转720度,而且还增加了前软翻的动作。
第六代顶碗演员吴迪和张雪的突破在于使节目成为双人对手柔术顶碗,而且两个演员的脚上都有碗,还有一个突破点是上面的演员把脚上的碗直接放到底座演员的脚上。
早在我国汉代就有顶碗的记载,河南南阳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上有“顶碗单手倒立”的生动形象。杂技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战国时期,即公元前475年至221年,就有了杂技的雏形,据1954年在山东祈南县出土的石刻所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在舞台上精彩的杂技表演,并伴有音乐伴奏,如“爬杆、走绳、变戏法、五叠桌”等。
其实,杂技的发展历史也就是杂技艺人运用智慧不断地冲击身体极限的历史。
采访:
杂技呢,用传统的演法就是比较枯燥单调,一个人表演,或者就是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亮相,那么现在呢?时代不一样了,对于艺术的要求也不一样了,观众的欣赏水平也不一样了。
这是中国第一个专业演出杂技的场馆——武汉杂技厅。
现在每两年就在这里举办一次国际杂技节,从旧中国的杂技艺人在码头卖艺、搭班进行营业演出,再到今天举办国际杂技节,杂技艺术家走过了漫长的路,现代人对杂技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单纯技巧堆砌式的表演上,而要求有意境美、节奏美、趣味性和幽默感,因此杂技的发展除了不断发掘人的潜能外,还必须借助其它艺术手段来充实和丰富自己,使杂技艺术在一代又一代杂技艺人的推陈出新中,越呈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