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琳厝”位于福州近郊的闽清县,清朝乾隆年间由药材商人黄作宾历时28年建成。走进厝内,你会感到一进比一进宽敞,当年黄氏家族是按辈分居住的,所以第三进便是始祖黄作宾居住过的地方。黄作宾因多年体弱多病,他就以长子宏琳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房子,厝在福州是指房子的意思,因此这座古民居就称“宏琳厝”。
宏琳厝黄氏一族,世代以农为本,是一个“耕读之家”,“耕读世家”。这座古宅已沐风雨二百年,今天依然保留着“勤俭崇文”的祖训。
纵观这座方形木结构建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严密的防御系统和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宏琳厝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八百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古民居。从正门口虎门进入,就来到了宏琳厝的第一进。
穿过花圃回廊是第二进大厅,二进大厅是家中父辈们居住的地方,孩子们也常常在此玩耍。
隔着一条横街,由过雨亭相连。直入第三进。
宏琳厝建筑结构精巧,总体上是中轴对称布局。内有天井30个、花圃25个、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0间,崇门深宅,广厦大院。
宏琳厝是一座整体设计一次性完工的民居建筑,所经历的这200多年,正是中国战乱频繁,改朝换代的乱世,古木结构的宏琳厝能躲过兵火,又未遭天灾而黄氏一家一姓能安居于此,繁衍生息,实在是幸运。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是我国古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宏琳厝内的用水系统是经过精心构造的。水系是由四条纵沟,三条横沟纵横交错。这里面是互相贯通的。水的源头是从宏琳厝的山后面引进来的,通过这些纵横交错的水沟,流进古宅最后流向农田。这水不但具有清洁美化的作用,而且一旦发生火灾,将出水闸关上就起到了灭火的功能。
宏琳厝在建筑上还有独到的防御系统及预防土匪强盗入侵的功能。在宏琳厝的东北角和西北角的房子内,有个燎望口,因从内看象兔子的耳朵当地人称兔耳。它相当于现代的碉堡和哨所。
在进入侧门的通道上我们看到类似通风排气的城槛,其实他里面是一个暗室,在建筑上是一种少见的防卫设施。
几张白纸,几根竹篾,他们在制作孔明灯。这是宏琳厝内玩了两百多年的游戏。
可不要小看这孔明灯,它能自己飞上天。 其实孔明灯就是热气球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