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爱梅,植梅的历史也十分悠久。现在我们南京的梅花山,在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葬在这里以后,就在现在的梅花山原名孙陵岗,是东吴大帝孙权葬在此地,二九年中山陵墓落成以后,就在孙陵岗这一带广植梅花。当时的面积达到250亩,梅花的植株达6000株,品种100多个。梅花山由此得名,享誉全国。解放以后,梅花山的梅树得到进一步精心养护管理,特别是1992年,我们将植梅面积扩大到420亩,梅花植株扩大到13000多株,品种扩大到200多个。在这当中,梅花山现有的梅树中50%梅龄在70年以上,堪称天下第一梅山。
梅花原产于中国,是中国的传统名花。 对一般人来说,梅花看上去都差不多,可实际上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经过历代园林学家,特别是当代园林学家的研究,已经发现和培育了300多个品种的梅花。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梅花,并把梅花当做一种精神、一种情感的象征,赋予梅花以深刻的思想和文化意义。从古至今,众多的文人墨客喜欢写梅花的诗、画梅花的画,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文怀沙:我看梅花诗写的好的,我个人的偏见,我认为是唐宋两代。宋代写梅花写的好的,有那么几个诗人。陆游为核心的,陆游以前的李清照,陆游以后的辛弃疾。他们都写过梅花,而且寄托了一种民族深厚的感情。毛泽东主席是很有文学才能的,他喜欢跟古人挑战。对传统一方面继承它,一方面批判地接受。毛泽东是怎么写的呢?“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入画,在中国也是很有传统的。在宋代就见到了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当时的梅花绘画多半是工笔画。宋代画家杨无咎还直接用行书、草书的笔法把梅花勾勒出来。现在很多文人的写意画还沿袭他这种画法。
在历代文人以梅花为题材的画中,画白梅的占据了绝大部分。也许是因为他们欣赏白梅孤傲,冰肌玉骨的感觉。
近代的书画大师很多都画过梅花。像明代的徐文常,清代的八大山人朱耷,以及扬州八怪等等画家。
这是清末著名画家吴昌硕的作品。他把书法的表现形式,如大篆、石鼓文等技法,用来表现梅花那种铁画银钩的气质。他的这种画法对后世的画家影响很大。
齐白石在吴昌硕画法的基础上,又溶入了自己的特色。他的画带有一种执着的美,古拙的美。
到了现代,写意花鸟画家几乎无人不画梅花。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表达的形式也有所不同。首先是题材上,红梅的比例开始增加。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兴旺的颜色。
这是当代画家关山月笔下的梅花。这种繁花似锦的感觉,使人感到浓郁的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老画家李苦蝉的“红梅怒放”,也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感觉.咏梅、画梅是诗人和画家的专长。而赏梅却是所有喜欢梅花人的共同爱好。那么,如何赏梅呢?
古人总结出很多赏梅的经验,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梅韵四贵”的说法。也就是梅花“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其实赏梅的学问还有很多,每个人的见解也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的情况下,赏梅的感受也许会截然不同。
梅花是春天的第一花。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南京的梅花山就成了梅花的海洋。梅花到底给能您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也许只有您欣赏以后才最有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