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流水劈山过,两岸绝壁天生桥,说的是南京溧水的胭脂河。胭脂河是用人工开凿出的一条“石缝中的运河”。天生桥是一座名为“天生”却也是出自于人工凿出的举世无双的石桥,自古至今这条河,这座桥给人们带来许多联想,究竟是先有河还是先有桥?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建都以后,南京部队、机关人很多,需要大量的粮食,物资,浙江太湖流域和浙江一带是中国的米粮仓,南京政治中心的粮食需要从浙江,从太湖流域运到南京,过去运粮一个是穿逆流而上运到南京,第二个是从陆路用车载驼到南京,这个都非常不方便,明代船很小,运粮船很小,经常在长江里翻,所以朱元璋就提出来,要从内陆建一个开凿一条运河。
朱元璋决定“疏凿运河,以通于浙”,随即派谋士考察后,在公元1392年组织了35万9千民工开凿古中江河道,与此同时,在溧水古胭脂岗上开凿,派崇山侯李新督视有司开凿胭脂河。
当时明代胭脂河开凿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水利工程不用炸药,它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用火来烧,就是在岩石上面开出缝然后放上麻丝摆上桐油点火焚烧,把石头烧红以后再泼水,泼了水以后把石头裂开,然后撬运出去,通过这种方法把胭脂河开起来的。
胭脂河全长7.5公里,要在胭脂岗上向下开凿30余米,底宽约20米的河道,就是在今天用机械施工也是项巨大的工程,可心想象当时的难度有多大。
这个碑有个别字,你们看到了吗?鬼斧神工的"工"应该是"工作"的"工",现在写成了"功夫"的"功",这就反映当年的胭脂河开凿是非常下工夫的。
胭脂河开通以后,解决了南京的漕运问题,没多久朱元璋去世以后,永乐皇帝迁都到北京,漕运的任务已经结束,随着时间推移,于是这条慢慢就淤死了,虽然这条河开到今天有六百多年,实际上运行只运行了一百年左右,以后就一直到1966年,因为江宁南京地区大旱,为了解决抗旱问题,又把这条河疏净了,为了解决旱涝的问题,所以在河的原来的南桥,就是已经倒塌的天生桥的位置,造了一座船闸,所以现在的话这条河仍然发挥着作用,通航、灌溉、抗旱都起到了作用。
当时留了两段石冈,后来河挖好了,这样就把两个石冈做通,形成了下面走船,上面走人,形成了现在的天生桥,这个天生桥第一个在挖河的时候一直没有断绝两岸的交通,第二个省了这段的土石方工程,第三个省了建桥的费用,所以一举三得,这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一个创造,具了解,像这样的桥,我们中国这种类型的桥,只有溧水这一个。给我们中国的桥梁史,我们的桥梁类型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天生桥现已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胭脂河已开发成江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在这里人们可以浏览江南小三峡的秀丽风光,聆听胭脂动人的传说,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