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代古城墙,修建于明朝初年,围绕南京大体上有三道城墙,当时修建城墙时,由于参加的单位过多,烧制统一的城砖是一个大问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朝廷要求,每一块砖都要打印上参与制砖的人员情况,如果砖出了问题,就要让有关人员受到惩罚,甚至杀头。这是较早的质量承包制。中华瓮城是当时南京13门中的一个南门-正阳门,是古城墙上至今保留最为完整最好的城门。在南京的古城墙边,至今你还能看到这些刻着名字的古老城砖。
第25代明孝陵卫士 周崇熙:写的是哪个县出的,哪个选的砖, 哪个烧的窑,哪个调度的,这上面都有。
南京明城墙是朱元璋在他登基前两年,也就是1366年,为了保护当时京师“应天府”的安全,而修建的。在兴建皇宫和南京城墙时,明朝征集了大批的民工,朱元璋在位31年,而南京城墙就修了21年之久。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 刘叙杰:这个城的范围现在看起来有33公里多,就是说整的一圈。目前我们中国留下来的古城是最大的,它有三层到四层,中间都是砖,但是里面的城墙,它各个部分的结构都不太一样,有的地方像这一段里头外头全是砖,还有的地方是外边包的是砖中间填土,这种情况各段都不一样。因为城墙修的时间不是一块儿修的。它是分段修的。
要修建如此庞大的围城,工程上需要的财力、物力、人力是可想而知的。只是这修城用的城砖,就是一个大问题。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城砖的一致性,明朝廷下令制作统一规格的城砖,城砖一般长为40厘米,宽20厘米,厚10至12厘米,基本上都是青灰砖。为了保证质量,工程要求凡是参加制砖工作的人,都要将自己和他人的名字打印在城砖上,如果谁家出了问题,就要拿谁示问,这恐怕也是较早的质量承包制吧。情急之下,有的人为了保命,竟然选用制作瓷器的上等磁土来做城砖,现在这些城砖还有保留。据说修建明城墙共打造城砖约三亿五千块。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 梁白泉:朱元璋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最后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历史上一个很强大的明王朝。他的思想上当然必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它很多方面都革新 ,都创新。这个我想就是他,也许别人都做不到。比如说他就把这个南京城建成不是很工整的方形或长形。他就依这个地势,山川的形式,变成了不规则的。当然很大,它的城墙是33公里,就是将近70华里。
关于南京古城墙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就拿着段城墙来说吧,就连南京人也说不清楚。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 刘叙杰:我们南京人都认为它是一座台城。实际上 我们知道古代台城是六朝时候的宫殿所在的地方。但是这段城是当时朱元璋建造明都城的时候,他准备从这儿延伸到古楼那边去的,但是后来他发现要改变他的计划,因为在往北边建一点,就可以靠着玄武湖,这样对于城市的防守更有效果,因此这段城墙他就废弃了。实际上是明代的构筑,不是六朝的建筑。
据说南京城在朱元璋时期有13座城门,当地老百姓有一句民谣:神策金川仪凤门,怀远清凉到石城,三山聚宝连南济,洪武朝阳定太平。再加上一个中阜门正好是三座门。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战争的毁坏,如今已所剩无几。在这些城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就是这座中华门了。
南京中华门管理所 陈强:这就是中华门,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在南京修建的南京明城墙里边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门。南京当时一共有13座城门,中华门是正南方的一个城门,明代的时候叫聚宝门。因为它正对着雨花台,所以取名叫聚宝门。我们这个中华门城堡,一共有三道翁城四道城门,每到城门中间都有这个千斤闸,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现在千斤闸已不复存在了。年久失修,只留下这个石槽。这就是当时千斤闸所启动的一个石槽。这个石槽上面有一个能启动的絞闸亭,能把这个千斤闸启动上去,它起着关门的作用。过去有一句成语叫做"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可能就是从这儿引来的。
中国古代的城池是用来防守的,在秦始皇以前的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列国的古长城,后来秦朝统一了全国,最终修成了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明代古城墙拥有同样的功能,这座中华城堡也叫瓮城,就是一个用于军事攻防的关城,它是将敌人引入城中进行消灭城防工事,在关城内设有27个藏兵洞,大约可隐藏士兵三千人。
南京古城墙的建造充分显示了中国工匠们的聪明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