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万兆泉的作品集册,迎面而来的南国民间乡土气息,让人仿佛跌进广州一百年的历史之中。还未见到真正的泥塑,就已经被它古朴真挚的力量打动了。这些充满广州地方风情的作品是怎样创作诞生的呢?
沿小巷走进一间普通的砖瓦小院,这里就是万兆泉的工作室,各种已完成的作品和未成型的泥胚摆满了这个不大的空间。
一块普普通通、毫无生命的泥巴经由他的手正在幻化成一个生动的人物。
万兆泉:“我学了雕塑30多年。为什么我这样一块块泥巴,有这个动态里面有包含三个特点:一个就是有绘画透视,一个就是有雕塑体面。一个体面一个体面,还有这个民间的石湾陶瓷的技法,泥巴一块一块的造上去,三者结合起来成了一个民间的陶艺这就是泥塑。”
万兆泉自幼生长在广州西关大屋人家,西关素以浓郁的地方风情扬名中外。万兆泉生长在这样的地方,耳濡目染,世代相传的西关民风,已经深深地融入他的血脉之中,他的众多作品原型正是来源于这里的生活深处以及对这种生活的热爱。通过雕塑这种特殊的方式,重现埋藏在心底的童年记忆,将所见所闻记录放大,这是他多年来一直追求的作品风格。
万兆泉:“因为我自己生活在广州,已经4代5代,我自己从小就比较生活喜爱小朋友玩的东西。我喜欢观察,因为我喜欢画国画、油画这些东西。收集的素材积累了很多东西。”
万兆泉的作品并无轰轰烈烈的重大题材,而是一些格调清新的生活场景和诙谐有趣的市井小人物。 吃田螺是广州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幕,万兆泉从这一平常事物中,却捕捉到了最精彩的画面。
这是表现一个广州平民在吃田螺,万兆泉以细致入微的眼光,生动独到的观察,对动作体态进行适度夸张,把他吃田螺时那份陶醉和痴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这一平常的瞬间变成为艺术的永恒。这组作品叫《板凳情浓》,表现的是两个穷苦儿童的生活情趣,小孩将碗放在同伴头上敲打,以此来医治他卡在喉咙里的鱼骨头,煞有介事,活灵活现,宛如一幕民间喜剧。
还有这些作品,人物张扬的个性和饱满的生命力,刻划得极其传神入微,画面人情味浓烈,极富艺术感染力。
万兆泉的雕塑,基本不施釉彩,不过分雕凿,常常赤裸裸地展示泥土的自然本色,而这一切,却能够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材料的质感与肌理,给人返朴归真的感觉,大俗之中反而更显大雅,独具一格。
万兆泉:“一点油彩都没有看上去有一个整体,表现的就是我的技法手法构图什么毛糙的东西出来了有写机理表现光滑的,还是毛糙的还是那个构物图像比较明显的出来了那就打动观众更有力。”
看来,艺术家成功的真谛往往不单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关爱。宇宙大化和草木鱼虫,都以同样的形式传播着生活哲学与审美意识,在拍蚊、搔痒、听戏等市井趣味中,同样隐藏着真正藏巧于拙、大智若愚的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