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已发掘的汉墓中,南越王墓是比较罕见的没有被破坏的王陵。这样我们才得以看到,世界上唯一的一套西汉出土的丝缕玉衣。这是一件对襟式丝缕玉衣,可以从中看到南越服饰的特点和玉衣早期的风采。全长173公分,有头套、手套、双鞋等十个部分,共用了2291片玉。令人惊叹的是,玉片的形状和大小,都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形状来设计的。
岭南崇玉的风尚应该说是源于中原,赵沫尽管土生土长在广东,但也深信,玉能让他永垂不朽。他吩咐人们在他的棺椁里放置了许多雕镂精美的玉佩,有身下铺垫的,有脖子上带着的。还有生前用的。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岭南 玉器的精品。但两千年后,被千片美玉包裹的赵沫也只剩下了这点骨骸。
赵沫生前无疑也是喜欢玉的,他用的一个玉佩折断了,也许是不舍得丢掉,还用金的锔子固定好,也带到了陵墓里。
西汉时期中原混战,远在岭南的南越国,在立国以后平静了几十年,文帝赵莫似乎缺少用武之地,只好将心思花在了自己的后事上。他的陵墓虽然只有一百多平方米,但摆进了上千件器具,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铺成开来,巨细无遗的展示着帝王的气派。
七月,我们来到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时,正赶上博物馆内部修缮。据工作人员们讲,光是搬运这上千件的出土文物,他们就足足干了一个月。
有人推测,赵莫生前很喜欢音乐,因为他在陵墓里专门开辟了一间墓室来摆放乐器。那里面放置了石磬和大大小小的编钟好几套。和这些乐器一同陪葬的还有宫廷乐师。今天,经过修复和仿制,这些乐器几乎也占了一间大展室。
尽管我们再也无法听到它们发出的叮咚声,但在这遍及岭南山水之间的广东音乐中,一定还回荡着那个年代的乐音。
在南越王的墓中,还出土了一套在丝帛上印花的工具,是用青铜铸造的。花纹象小树,也有说象火焰。那时偏安一隅的南越国,国力强盛。风调雨顺,老百姓养蚕缫丝,很早就开始了丝绸的制造,并延续至今。尽管岭南丝绸业的鼎盛时期是后来的事了,但不能不说是和历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的。
在陵墓里赵沫继续享受着豪华的生活。那里面除了有他爱听的乐器,还有他喜欢的炊事用具,他挑选中意的姘妃陪伴左右,并且在酒缸里装满美酒,在团烤炉里摆满野味。
也许这也影响了今天的广州人,他们仍在继续着,对饮食的精益求精。
在上千件文物中,有一样东西被很小心的呵护着,这是个青铜提筒。人们推测它是用来贮藏美酒的。在提筒的腹部,纹饰着四条首尾相连的大型战船,每条船上有五个手持兵器的武士和一个赤身的俘虏。也许能让我们在回顾那段短暂的历史时,在青铜和玉的光泽中,寻找岭南文化的起点和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