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史和国家办学的传统,国子监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它秉承了始于汉代的太学体系,学校学科分科齐全,它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不乏很多外国留学生,明、清两代这里毕业的进士约有5万人。立为国子监,是在元代迁都大都以后,距今七百多年了,元代的遗迹已经难于查考。现在剩下的大多是明清的遗迹。明清的皇帝为了显示皇权专制的威严,在这里建造了诸如辟雍之类的建筑,试图把国子监搞成“威镇四海”的精神统治工具。
采访:中国古代的国子监是中国官办大学最高学府 也就是中央办的最高学府 另外它还兼有管理教育的职能 隋代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正式确立了国子监管理教育的职能 以后历代相延
国子监中最华丽的建筑叫辟雍,是在乾隆年间建造的。这里是国子监的中心,辟雍的意思就是天子之学。乾隆即位后第三年曾经到国子监讲学,由于当时辟雍还没建好,虽然此次大典盛况空前,王公百官和国子监中3200多个监生参加了这次大典。但是乾隆本人认为没有辟雍大殿就没法和古时候的太学相比,所以他费尽心计,无视劳民伤财,终于于古稀之年建成辟雍并且实现了他心目中的临雍讲学。国子监虽然是我国封建史上统治者对百姓实现精神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它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史谱写了重要的篇章,如今的国子监已经作为首都图书馆的馆址,继续发挥着其精神食粮的作用
采访:国子监里的学生称为监生 监生在古代主要以贡监生为主 所谓贡监生就是由各地方 州 府 县 学推荐的学生 经过国子监考核以后认为合格了 所以就可以到国子监读书了
国子监的办学的政策只有一个字:严。学校中的许多规定条款对学生非常的残酷。明太祖时期曾经闹过两次学潮。第二次学潮起事的学生赵麟,明太祖不仅把他杀了,还在国子监立一长竿,把他的脑袋挂在上面示众。
采访:国子监里边的学习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国子监曾经有十大景致 十大景致也有诗来配合它们 其中所谓的“六堂灯火”就是作为一景 就是说白天学生要用功地去上课 学习 晚上还要点灯在六堂里边复习 有的甚至到关夜 应当说学习是非常艰苦的
这也是历来中国学生的一个特点国子监的课业历来颇为稀松。学生主要的功课是读书.写字.作文。监生的课业年限和待遇情况和时期都有变革。在清朝以前,年限不定,监生的年龄差别也很大,上至花甲老人下到弱冠少年都有。清朝政府总结了历史教训,规定学制为三年,三年考试不及格就被取消学籍。监生毕业后的社会地位也取于他的成绩,严格贯彻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在以农业为本,生产不发达的封建社会,读书作官,往往是监生们的唯一出路。
采访:国子监的学生 应当说他们在学习以后主要的目的 是参加科举考试 通过科举考试来作官 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国子监的 监生的出路了 就是他们每年都要由 中央六部到国子监来选拔一些学生 这些学生经过当时所谓的吏试制度 也就是现在我们的实习制度 到当时中央的六部 六个部委去实习 实习半年到一年 然后各部觉得那个学生 比较合适于他们的工作 就可以直接到六部去任公务员 应当说国子监的学生他们学习毕业以后有两个出路 一条是参加科举制度 一条是通过实习到六部各部去当公务员
国子监虽然是我国封建史上统治者对百姓实现精神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它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史谱写了重要的篇章,如今的国子监已经作为首都图书馆的馆址,继续发挥着其精神食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