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坛始建于公元1417年,也就是我国明朝皇帝迁都北京以后的永乐十五年。1420年基本完成。五百多年来,天坛经历了多次重修和改建。如今,这里大部分的建筑物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就是清王朝遗留下来的。
天坛总占地面积273万平方米,比皇帝居住的紫禁城还要大四倍。它是明清两代帝王春天祈谷、冬日祭天的祭坛,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
天坛分为内外两坛,主要建筑在内坛。位于天坛南部的圜丘坛又有“祭天台”、“拜天台”、“祭台”等名称,它是历代皇帝每年冬至日祭天的地方。也是天坛中最重要的建筑。
古人在设计建造圜丘坛的时候,就把他们对天的认识和崇拜,巧妙地用圆和九这些具体的形象和数字,融入到建筑之中。这是一座全部用石头修建起来的祭坛,最上面的坛面不建任何屋宇,以便祭天者在这里直接与天对话,对空而祭。
圜丘坛的台面中心是一块圆形石板,也是这个奇特的建筑中唯一的一块圆石,人称“太极石”。从“太极石”向外看去,紧接着第一圈是九块扇形石,第二圈是十八块扇形石,……依此类推,这些石板每向外一圈递增九块。它们一环套一环,组成了一个又一个九的倍数的同心圆。在天坛建筑群的西侧,还有一座布局森严的宫殿,它就是专为皇帝修建的祭礼住宿的地方--斋宫。每当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时候,要提前三天斋戒。冬至日祭天之时,好几千人组成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来到圜丘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