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拍摄于1910年的吉林城的全景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吉林城,不仅建筑主要以木制为主,就连院子里也到处都堆有木材。原来,在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吉林市松花江沿岸是木材集散地。当时吉林的周围,都是清朝的围场贡山,原始森林茂密。后来逐渐开始采伐。由于木材资源丰富,松花江水运又方便,吉林自然就成了木材集散中心。
由于当时的吉林城到处都是木材,消防设备也很简陋,因此,不断发生巨大的火灾。
其中,特大火灾有两次。第一次是1880年3月25日。烧毁房屋2500多间。
另一次是1911年4月10日。这次火灾可以说是吉林建城以来,发生的最大火灾。那次火灾吉林城被烧掉了十分之八。五万多间房屋化为了灰烬。
照片中反应的就是1911年大火过后的惨景。
吉林城过去还有船厂之称。因为明清两代都在此处建造过船只。当时的交通,主要靠水路运输。明朝时从山东向东北运粮,通过渤海到达辽河口,再经陆路运到松花江。最近处就是现在的吉林城。当时修建船厂的时候还没有吉林城。这里只是沟通东北内地和边疆的中继站。
1676年,清朝建立吉林城以后,又在这里建立了船厂。当时制造船只,是要抵御沙俄的侵略。
采访:
原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研究员 周克让
“吉林自从清朝建城以后,松花江上没有桥,就靠摆渡。有从西边的温德亨(河口)摆渡,头道码头,二道码头,三道码头,炮手口子,密什哈站,哈达湾(渡口),尽是码头。吉林市真真正正松花江上有桥,第一座桥就是1926年,(也就是)民国15年,就是修吉林到敦化的铁路,吉敦路的时候修的一个大铁桥。”
照片上的这座铁桥,就是吉林城在松花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桥,龙潭山大铁桥。它是一座水泥桥墩,桥身是钢架结构的铁路桥。
今天,这座铁桥依然横卧在松花江上,为连接南北的交通的铁路运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不同的是,现在松花江上已经建成了八座桥梁。除铁路桥外,还有现代化的公路桥。
中国的东北是清朝统治者的发祥地。因此,在清政府统治的200多年间,吉林市一直重武轻文。当时,只有两所学校,供八旗子弟学习满文和骑射。直到1907年,吉林市才开始设立洋式学堂。新式学校才逐渐多了起来。
采访:
吉林市女子中学校长 张耀忠
“照片上的这所女中,是当时在1921年9月份成立的,是中国建校最早的一所女子学校,当时建这所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妇女的解放,当时女子在那个时期能上上学的,得有一定的思想性,有一定的进步性,他们要冲破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阻力,来到学校学习。”
从建校到今天,吉林女中已经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女性人才。现在,吉林女中已经从建校当初的12个班,发展到40多个教学班;由当时的292名学生,发展到 2000多名在校生;教职员工也从当时的20多名,发展到今天的300多名。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现在的吉林女中不仅有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还有五年制的大专班。设置专业也充分考虑了女孩子的特点,如幼师,导游,空乘,等等。
从清朝康熙的1676年,到解放以后的1954年。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278年的历史。尽管是吉林省的省会,但当时旅店的数量非常有限。照片上的就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家旅店。
采访:
吉林市旅游局副局长齐志兴
“从三十年代看,吉林有一些客栈或者旅店,当时有十来家。由于吉林水域比较宽阔,主要用一些商务客人来吉林倒卖木材所用。五十年代,由于吉林市是吉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由国家建了十多家招待所。主要是接待政务客人和少部分的商务客人。”
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吉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酒店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在,吉林市的星级酒店有四十多家,其他的旅游接待设施五百多家。可以同时接待各类客人三万多人。在吉林市的各种酒店设施当中,不仅有商务酒店,涉外饭店,还有度假村。以满足商务、旅游、度假等不同类型的客人的需求。
今天吉林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过去的踪迹,但要是想更多地了解吉林,很多只有在老照片中才能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