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吉林]牛子厚与京剧科班


  编导: 马延

  牛子厚,名秉坤,字子厚。他的曾祖父牛金玉从山西逃荒到吉林。先是开荒种菜。后从开大车店起家,做起了生意。由于具有经商的头脑,生意越做越大。到了第四代传人牛子厚,牛家已经成为当时北方的四大家族之一。商号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牛家在鼎盛时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财产。据说,清政府向日本帝国主义赔款时,一次就向牛子厚借了白银70万两。

  采访:

  吉林市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 周克让

  “牛家在过去全都称为船厂牛家。因为过去吉林就叫船厂。所以一般地说,北方四大姓,船厂牛家是一家。他在吉林开元升庆总号。这个元升庆是个商业网。它在吉林就有二三十家分号。在全国有三百来家。各个地方都有牛家的商号。从吉林上北京,不吃别人的水,你就可想这个财势有多大!”

  牛子厚懂音乐,爱戏曲,更迷恋京剧。他从十几岁开始,就学习笙、管、笛、萧和各种打击乐。人们说他“有眼的会吹,有弦的会拉,有板的会敲。

  采访:

  牛子厚之孙 牛世光

  “那时候有个人开的戏园子,就像现在票友一样,都爱上台上表演表演。我爷爷就遭人拒绝了。我爷爷说好吧,回去我自己就开戏园子。”

  牛子厚在戏园子遭拒绝以后,就自己出钱修了一个戏园子。并从北京接来了以四喜班为主的戏班来吉林演出。从此,他结识了京剧艺人叶春善,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京剧小生叶盛兰的父亲。为了培养京剧的接班人。牛子厚就和叶春善商量,出钱在北京创办了喜连成科班。这喜连成三个字,来源于牛子厚的三个儿子,喜贵、连贵和成贵。

  采访:

  吉林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于仁德

  “在1901年的时候,他开始策划这个事,就觉得当时虽然是有京剧了,但是京剧很不成形,由于国丧,再加上八国联军进北京,都不行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考虑就是说,如何办一个京剧科班,这样能把科班办起来的话,京剧就能振兴起来。”

  在喜连成科班建立以前,戏曲的传授方式是以口传心授为主。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没有大规模的学校。

  特别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京剧已经没有市场了。很多艺人为了生计,开始弃艺从商。喜连成科班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京剧的传授方式,更重要的是使京剧有了发展的机会。

  1904年,喜连成科班正式成立。开始招收“喜”字辈学员。

  牛子厚对于科班的教学情况非常关心。他从招生开始就严格把关。每招收一名学生,他都要亲自过问。就是他因为生意出门在外,也要等他回来再来定夺。

  入科后还要有半年到一年的观察阶段。实在不适合唱戏的,就劝他们退学,以免误人子弟。学生所学的行当也是根据自身条件而定的。大名鼎鼎的小生叶盛兰在科班时,开始并不是唱的小生,而是唱的青衣。由于自然条件更适合小生,牛子厚就让他改学小生。后来一举成名。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他的《舞台艺术四十年》当中,对喜连成科班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12年,牛家兄弟分家。为了便于管理,牛子厚名义上将科班赠给叶春善。并吸收了新股东沈仁山。从此,喜连成改名为富连成。

  喜(富)连成科班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辈学员,人数达700余人。造就了大量的优秀京剧演员。

  采访:

  吉林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于仁德

  “在几十年来中国的京剧舞台上,都是喜富连成京剧科班毕业的学生,唱挑粱的。不管是老生、旦角、花脸,各个方面都是喜富连成的学生挑梁唱戏。由于牛子厚老先生办的喜富连成,对咱们京剧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甚至于由于他办这个科班,使咱们京剧逐渐、逐渐完善起来,甚至于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喜(富)连成为京剧的规范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定出了京、剧的“最要”和“最忌”规则。使京剧的舞台演出形式和声腔设计都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并在剧目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革新。可以说,牛子厚建立喜(富)连成科班,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