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孔宪静 摄像:孔宪静
这是一条不宽的小路,这是一座不大的关口,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先后在千年历史里发生过大大小小数百次战争,这就是声名远扬的昆仑关。
在昆仑关的战史上,最近的一场战事发生在1939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它也是发生在这里的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第一次集中了十个师将近十万人的兵力,向侵华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当时驻守在昆仑关的是具有“钢军”称号的日本第五师团中的第12旅团,大约六千多人。这支部队在侵华战争中,曾先后参加过台儿庄、广州、太原等战役,是日军的主力部队。
亲临战场,指挥这场战斗的是当时的中国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第一次实施了航空兵、步兵、炮兵、装甲兵的协同作战,但由于受昆仑关特殊地貌环境的影响以及日军的顽强抵抗,这场决战打得空前激烈,双方的伤亡情况十分惨重。
在这场战斗中被击毙的日军最高指挥官旅团长中村正雄在临死前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顽强的军队……”
采访:中国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教授 徐焰
“中国人,在历史上来讲,从来讲究仁爱的传统,与日本武士残忍血腥的那种做法来讲,历来还是不一致的,所以在抗战期间,无论是国民党军队也好,共产党军队也好,一般来讲击毙了日军之后,在他死的地方,如果发现了日军尸体要就地掩埋,而且还要立碑,有可能的话还通知敌方来取,这也是一贯的,我们讲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相传,昆仑关建造于汉代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昆仑关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关口之一,从这条小路再向南走大约50公里,就是广西首府南宁市,因此昆仑关历史上就被看成是南宁的屏障,也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在昆仑关爆发的大规模战役多达九次。
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年间,在广西一带号称南天国王的侬智高,起兵反抗朝廷,并在昆仑关与宋仁宗的朝庭军队展开了对峙。公元1053年,宋仁宗所派的大将狄青元帅,于元宵节之夜攻破昆仑关,打败了侬智高。
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队在进攻南宁时,在这里曾遭到地方武装的阻击,后来只好绕路而行。
昆仑关所在的昆仑山被称为“昆仑台地”,虽然海拔仅有300多米,但由于这里地势险要、河川纵横、道路狭窄,因此不适宜大规模作战。
采访:广西南宁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刘家信
“昆仑关的台地两侧,就是昆仑关两侧还有攻防的薄弱环节,所以攻占的还有攻跟守这方,围绕部分的薄弱环节的拉锯战,在历史上的话都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这个地方虽然说有易守难攻,但是也并非固若金汤。”
昆仑关之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第一次向日本军队发动的大规模的战略性攻击战,激烈的战争曾持续了七天七夜。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伤亡惨重,但它却以击毙日军少将一名、联队长三名、大队长三名、班排长以上85名,歼灭士兵五千余人的战绩鼓舞了当时中国前线的抗日将士,昆仑关也因此名震中外。
采访:中国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教授 徐焰
“昆仑关之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应该还是值得称颂的一仗,因为它首先是在日寇入侵之后,中国军民积极向敌人进行反攻的一切作战,另外又是中国军队在我们讲当时是叫近代化,不叫现代化,在近代化的历程中间,也是迈出重要一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当时的中国政府,在昆仑关上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以示纪念。
对此,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在战争中,为胜利而死的人都是英雄,但关键的是作为英雄的后人要知道,谁是为了正义而献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