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厦门]《“毓园”里的母亲林巧稚》2003-62(183)


  编导:张琳 摄像:刘才云

  她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她是一个一生勤奋,有着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人;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她受到许许多多的人们爱戴和尊敬,人们亲切的称她为“我们的林巧稚大夫”。

  公元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诞生在厦门鼓浪屿一幢叫做“小八卦楼”的房子里。她的父亲林良英早年曾留学新加坡,后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是个思想开明,无视“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和社会旧俗的人,十分疼爱这个嘴巴鼻子均长得小巧的小女儿巧稚。

  采访 :厦门市鼓浪屿区居民 郭建尧

  “小时候我听父辈们说,林巧稚大夫当她在鼓浪屿她出生在鼓浪屿,在小学中学阶段在鼓浪屿很好的成长,她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

  1906年,五岁的林巧稚,眼见着身患宫颈癌的母亲,因无法医治,在无奈中死去。“学医,当个医学家”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林巧稚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第一次立下了学医的宏愿。

  此后的数年间,林巧稚在鼓浪屿的“蒙学堂”完成了启蒙教育,然后就读于岛上的“厦门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19岁的林巧稚正在做手工课,在她身后驻足很久的老师脱口而出“手很灵巧呀!当个大夫挺合适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正是老师无意中的一句话,更加坚定了林巧稚从医的决心。

  1921年秋,20岁的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协和医学堂,在这座中国式绿色琉璃瓦宫殿建筑里开始了她的医学生涯。

  采访 :厦门市鼓浪屿区居民 郭建尧

  “到北京学习的时候也是班上的佼佼者,男生看不起女生,她就怎么跟男生吵,就说“你得100分,我得110分,绝不输你。”结果寒暑假都没有回来,父亲在鼓浪屿病重也没有写信告诉她,怕影响她学习,待她考完试春节回到家中,父亲已经去世了。“

  经过八年的认真学习和近乎残酷的淘汰竞争,林巧稚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在协和医科大学毕业。为了向“妇女不能持刀”的陈腐观念挑战:为了那些苦难中的中国妇女,也为了在无奈中死去的母亲:她选择了当时被许多人所鄙薄的妇产科。

  采访 :厦门市鼓浪屿区居民 郭建尧

  “她选择了这个职业,而且是一辈子的勤勤恳恳的在这个岗位上献出她的一生,不计个人名利,不考虑个人得失,为了事业一辈子没有结婚。”

  从那时起林巧稚就深刻的认识到“不理解病人,不同情妇女就算不上一个好的妇科大夫。”为病人拉拉手、擦擦汗是她经常做的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关门。为了谋生,林巧稚一面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十号挂牌看病,一面到中和医院上班,还要去北大任教。这期间,她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劳苦群众,并且不止一次的做着扶危济贫的工作。但是,在那个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年月里,太多太多的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救济得了多少人呢?

  “好的大夫要考虑全面,要为病人的幸福着想。”林巧稚理解的“治病救人”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曾经有一位病人怀孕三个月时,被诊断是宫颈癌。按常规的处理办法是,作掉孩子切除子宫。可是林巧稚认为就算病人的生命得救了也不会感到幸福的。于是她果断的采取了严密观察的手段,待胎儿成熟时,再进行剖腹产手术,结果病人和孩子都得救了。

  美国医生约翰·斯·鲍尔士在《西方医学在中国宫殿——北京协和医院》一书中。曾经这样评述过林巧稚。她在国民党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优异的医学事业,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达到了顶峰。在中国,她被看作是一个医生英雄。”确实,新中国成立以后,年已半百的林巧稚怀着无比兴奋激动的心情,投入到了祖国医疗事业的建设当中。她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组织了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由她指导、宋鸿钊教授研究的《绒毛膜上皮癌和葡萄胎的诊断处理》这一课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她攻克的“新生胎儿溶血症”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她培养了许多的学生遍布于中国各地。她还主编了学习专著《妇科肿瘤》以及《家庭卫生顾问》《育儿百科全书》等科普读物。她非常注重临床实践,在国内外已经享有盛名之后,仍不脱离临床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嘴里叨念着的,仍是牵挂了一辈子的产房和婴儿。

  1983年4月22日12时20分人民医学家,鼓浪屿的好女儿林巧稚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是鼓浪屿的女儿,她是故乡的骄傲,故乡的山、故乡的海、无时无刻的萦绕在她的心头。“回家去看看。”是她生前最大的愿望,无奈那宝贵的时间,她全部奉献给了千千万万个母亲和孩子。

  1988年的清明节,家乡的父老乡亲终于将劳累了一生的林巧稚接回了她梦寐以求的故乡——鼓浪屿。“毓园”是家乡的人们为她建的安息之处;“毓园里的母亲”是人们对她的尊称;那身着白大褂、脚穿布鞋、朴实而慈祥,庄重而圣洁地站在绿树红花丛中的汉白玉雕像,是人们对她无限的怀念。人们怀念她的执着,怀念他的无私,怀念她的崇高,林巧稚大夫永生!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