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章晶 朱晓瑛 摄像:梁涛
这里是济南市郊区的龙山镇,在田野上静静地躺卧着一个土丘,没有人知道它的由来,1928年,路过这里的吴金鼎先生在路边发现了一块黑色的陶片,这块从来见过的黑色陶片引起了他极大关注。吴金鼎是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他把发现陶片这件事情汇报给了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1930年,一个由中央研究院和山东省政府联合组成的山东古迹研究委员会进驻龙山镇。
山城村是一个靠近土丘的小村庄,这里的村民们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的脚下竟然埋藏着一座4800多年前的城池。
采访:济南市城子崖博物馆馆长 宁荫棠
“30年到31年的这次发掘呢,整个的发掘面积就是把城子崖这个近二十万平方米的地方,采取了用探沟的办法,就是挖一米宽,然后无限延长的这种办法,把遗址挖了大约3000多平方米,整个的这个村庄叫山城村,现在这个山城村的北部基本上就压在这个城的南城墙上了。”
挖掘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在这片麦田的下面,除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遗迹之外,他们还发现了大量黑色的陶片,足以装满一辆卡车。经过复原修整,这些黑色的陶片被还原成了各种器皿,它的颜色和形状与已知的任何陶器类型都不相同。这个遗址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
采访:济南市城子崖博物馆馆长 宁荫棠
“就是它打破了一种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这么一种观点,因为当时安特生在仰韶文化搞发掘的时候,仰韶文化出土的这个彩陶,他认为这种彩陶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龙山文化的发现呢,出现了一种就是纯正的以黑陶为主的一种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自己的文化。
龙山文化是一个以黑、白、灰陶器为主要特征文化。 它的令人惊奇之处在于出土的这些黑陶,是一个巨大的不解之谜,这些黑陶造型精美,考古学家用“黑如漆,薄如纸,声如磬”来形容它。几千年来,人们从来就没有见过有黑色的陶器,更别想能够制造出来,那么古人是掌握了什么样尖端的技术?制造黑陶的秘密在哪里呢?
半个世纪过去了,龙山文化之谜已渐渐被人们所遗忘,1980年,时任济南军区政治部雕塑室创作员的仇志海先生对龙山文化遗址里埋藏的这些黑陶产生了兴趣。他和自己的儿子仇世森一起对黑陶开展了研究。
采访: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员 仇世森
“这个在80年代初呢,我父亲就投入到这项工作的研究当中去了,从80年代初一直到87年,这六七年的时间我们对黑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他们用借来的钱在农村建了一座土窑,完全模仿4000多年前古人质朴的烧窑技术。甚至为了表示虔诚,他们有时会像古人那样对陶窑顶礼膜拜。
二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
一天,他们在观察捡来的黑陶片时,发现了陶片中的黑色不是均匀的。会不会是在烧窑过程中外界熏染上去的?他们开始了实验。点燃柴草以后把火灭掉,把窑用砖头封上,依靠柴草的浓烟来熏染这些陶器,结果出来了,他们烧制出了龙山文化一模一样的黑陶。仇志海父子成功复制了龙山文化遗址里的黑色陶器,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他们的研究成果轰动了考古界,也轰动了文化部门,在1990年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仇志海发展了黑陶雕塑艺术。这些是他的黑陶艺术作品,古朴中蕴涵着高雅的格调和情趣。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考古部门从各大学和科研机构抽调了精兵强将,再一次来到龙山镇,对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开始了更大规模发掘。
发掘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他们发现了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一个完整的龙山文化城垣遗址,上面还叠压着相当于夏前期岳石文化城墙和周代城墙,其中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遗址在层位上相互衔接。后期城墙建筑已经出现了夯筑技术,反映了筑城技术逐渐进步的历程。这表明在这里可能存在着一个连续发展近千年的古代文明。
采访:山东大学考古学系教授 任相宏
“在90年,我们国家发现了龙山城,数量还是很少的,在山东应当说是这是第二处,这个岳石的城是到今天为止惟一的一座,它的价值就更高了,所以这两个城,在学术意义比较重要,对于探索我们国家的起源问题,探索龙山文化的社会问题,夏代时期东方的东夷人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这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表明了当时龙山城里的居民已经出现社会分工、出现手工业者、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社会交换,文明的曙光已经开始照亮了龙山时代。这表明至少在约4800前齐鲁大地上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古代文明了。这次发掘中还挖出了更多的黑陶,它们在造型上更为精美。好多陶胎不仅更薄,黑色显得也更为纯粹,大部分泥质磨光黑陶器,都可以看作是古代制陶工艺品.
今天,当我们来到城子崖遗址,发现龙山文化那古老的制陶技艺已经再次复活了。今天的当地人已经把他们祖先的发明转变成手工艺品,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古代人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