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梁钢 田荣 摄像:田荣
中国是一个长城之国,有着十分悠久的修筑长城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秦长城的建造。但中国最早的长城,却要比这还早三百多年。这就是春秋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自西向东修筑的齐长城。这是一条长达618公里的军事工程。它甚至比欧洲最早的雅典壁垒还要早一百多年。堪称“世界壁垒之最”。这条长城就源于济南市长清区的孝里镇。今天它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那么,当时的齐国又是怎么想到要修筑长城呢?
采访:张华松 济南文史学者
“西面你看树林的近处,那就是黄河,在过去叫济水,东面这一带山叫做泰山的余脉,济水和泰山余脉之间,是一条狭窄的走廊,是我们齐国进入中原的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北面三里地叫平阴邑,就是平阴城,它曾经很繁华,(齐国)为了保护平阴邑在这一带修了一道堤坝,在那个时候堤坝叫做“防”,它是为了阻挡济水,所以,我们说的这个夯土长城,最早就是由一般的堤坝开始的,开始的时间就是公元前的555年,这个数字很确切。”
这一年,晋国联合诸侯攻打齐国。与齐军在平阴对峙,齐灵公为了阻止联军便把原先防水的堤坝加高加宽,这就是最早的长城。遗憾的是,平阴之战齐灵公虽然修了第一座长城,却因临战指挥不当而招致大败。
平阴之战虽然失败了,但修筑长城的防御方法却从此流传了下来。
这种由夯土筑成的防线对阻止战车的进攻有着明显的效果。所以,春秋后期到战国初,齐国在边境要道上都筑起了类似的长城。
采访:张华松 济南文史学者
“战国时期,中国军事上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那就是骑兵开始取代车兵投入战场,骑兵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它和车兵不一样,车兵是在平原上,在开阔地上。所以,我们齐国就有必要在山岭上,在山丘上设防。”
战国中期,位于南方的楚国向北扩张,给齐国的南部边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之骑兵的出现,齐国不得不开始把长城往山岭上延伸。于是开始了夯土长城与石砌长城并行的一段长城建造历史。两千三百年前的齐国人要在山岭上修建石砌长城,就得取决于铁制的先进工具。在齐长城的遗址中至今还留有许多人为加工的痕迹,证明当时的齐国已具备了铁器制造技术。
尽管有了铁制工具,修建长城仍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为了军事防御的主动,齐国的历代国君都不惜工本地用新修的长城把各处关隘连接起来。
在泰山南麓,有一处名为“钉头崖”的险峻山岭,据说长城修到此处,便再也修不下去了。有十余位督造官都因此而被处死,人头就钉在山崖。
这是泰山西侧,古代齐国交通要道上的一个小村庄。今天,当人们来到这段残存的长城遗址前,还能看到当年修筑长城时留下的尸骨碎片。在当地村民中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齐长城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就是其中流传最著名的一个。根据专家的考证,孟姜女的原行本是春秋时杞梁之妻,传说中她哭倒的长城并非秦长城,而是春秋时的齐长城,在长城村过去曾经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姜女庙,当地村民至今仍珍藏着许多姜女庙的遗物。
采访(村民):观音堂、姜女庙、玄帝阁,在大明年,观音堂、姜女庙早就有,这是姜女庙,对,姜女庙。
齐长城艰苦卓绝的建造工作,直到战国中期的齐宣王时代才全线完成。其间历经了二百四十多年的时间,最终形成西起长清孝里镇,东至黄岛的618公里长城防线。
采访:张华松 济南文史学者
“各诸侯国的长城,最早的就是齐国,齐国兴建长城以后,到了战国过了一二百年,其他诸侯国才仿效齐国修建长城。”
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十分频繁。为了争得军事防御的主动,一时间,修筑长城竟成了各诸侯国的一个风尚。中国也由此掀起了第一次建造长城的热潮。这种独特的防御战略,之所以会出现于齐国,并非偶然,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兵家文化就非常发达,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就出自齐国,其兵法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它首先强调的是防御,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是制敌取胜。这也是齐国之所以长期致力于建造长城防线的理论基础。
采访内容:“齐国的灭亡就是公元前的221年,齐国是战国七雄里面最后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秦国灭掉齐国以后,这个齐长城也就是失去了它的防御价值。”
采访:张华松 济南文史学者
直到清朝晚期,为了防堵起义的捻军,人们在齐长城沿线还先后建起了许多著名的山寨,这些山寨不仅建有高大寨墙,甚至还有供人住宿的石屋,它们与二千五百年前的齐长城遥相辉映,形成了齐鲁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长城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