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梁钢 田荣 摄像:田荣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佛教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济南的灵岩寺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佛教圣地,更成为人们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不可多得的范例。
这座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古老寺院,最初是在一千六百年前,由东晋著名高僧朗公所建。那时,佛教在中国刚开始步入兴盛期,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仍未完全融合,于是在此后的数百年间,随着先后三次灭佛,灵岩寺也经历了三次被毁又三次重建的曲折历程。直到公元851年以后,才迎来了它稳定的发展阶段。
今天,寺内的许多遗迹还为我们清楚的保留了这段历史的印记。
采访:刘善沂 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副处长
“这块碑是灵岩寺目前存在最早的碑刻,这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邑,在大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撰书的“灵岩寺碑颂”。”
根据碑中提供的线索,人们发现,这个被称为“鲁班洞”的遗址,实际上是早期进入灵岩寺的一道山门。在两侧的门柱上刻有北魏典型的菱形图案,石狮的造型十分古朴。
采访:刘善沂 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副处长
“这个狮子非常有特点,我们认为这个狮子造于唐代,这起码就说明这个鲁班洞不晚于隋代。”
这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拱券式门洞,从洞顶到墙体完全由石块砌成,虽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时光,结构依然非常稳固。
在佛教中每当寺院高僧圆寂之后,通常都要在他的墓地上修筑墓塔以示纪念。在灵岩寺就有一百六十多座不同时期的墓塔。塔身上不仅有金刚、力士等常见的造型,还有一种跨着雄狮,手持曲棍击打彩球的特殊浮雕。这是明代墓塔雕刻中的珍品,它生动地再现了被称为“击鞠”的马球运动,对于史学家来说这座中国第二大的墓塔林,至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灵岩寺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经典遗产,就是被梁启超称为“天下第一名塑”的千佛殿彩色罗汉塑像。这里是灵岩寺文物中的精华部分,彩塑罗汉共有40尊,他们的尺寸比真人略大,其中不仅有饱经风霜的老者,还有天真无邪的青年,从姿势、表情到服装的搭配都无一雷同,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采访:隋建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主任
“按说最早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里,只有十八罗汉,就是当时印度的十八个高僧。但是随着它在中国文化里慢慢地渗透,佛教也要吸收中国的(文化),它要让中国的老百姓信仰它,那么,在这几百年的过程里,中国也会出现很多的高僧,它也会在佛教界越来越有名,于是,这个罗汉也就越来越多,就是说越来越多地加入了中国的高僧在里边。”
罗汉是佛教修行的中级阶段,专指已断绝一切欲望,解脱了一切烦恼,尚未进入天国的境界。根据史学家的研究,灵岩寺的罗汉中,有三十二尊塑于936年前的北宋,而另外八尊为明代万历年间补塑。这些塑像完全打破了传统佛像造型的程式。人物塑造取材于生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倾向。
采访:隋建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从东汉开始,佛教渐渐传入到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就已经有不少中国的特色了,到了宋朝,就基本上完全是中国自己的东西了。你会觉得这完全是个中国人,中国的形象,如果从艺术成就上来看,最能代表宋代泥塑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准的就是灵岩寺(罗汉)。”
北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时期,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到这时,已完全被中国文化所包容。灵岩寺的彩塑罗汉造像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成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生动论据。
在今天,这些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给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课堂,通过对塑像仔细临摹,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塑像不仅有着宛若真人的表情,甚至他们的身体结构都被塑造得极其地精确,显示出古人对人体结构的科学认识与研究水平。这也正与北宋时期崇尚自然,不事浮华的社会思潮相吻合。就算是90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朴素而精湛的艺术仍然令人震撼。
采访:隋建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对造型的理解,当时的工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当你看到这些罗汉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看到了当时宋朝的整个成熟的汉文化大景观。”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人们试图对塑像中的破损进行修复时,竟在其中的一尊罗汉身上有了惊人的发现,从这尊罗汉体内意外地剥离出了一件铁制罗汉。它不光人物的造型极其精巧,这种在原像中藏着铁胎的现象也十分罕见。那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它与其他的罗汉又有何不同?这一切都使得灵岩寺的彩塑罗汉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同样创建于北宋的辟支塔,是灵岩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从北宋淳化五年一直延续到公元1057年才最后竣工,历时达六十三年之久。辟支塔高达55.7米,塔身上镶嵌着三十七幅精美的浮雕。表现的是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的故事。全部由石材精工雕凿而成。它寄托了宋代僧人期盼明君的美好愿望。这些艺术造型同样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与灵岩寺曲折历史所蕴含的“佛教中国化”这一主题紧密相连。
|